南沙蜂窝铝合金门窗厂家联系电话

Adam 0 2024-12-10

文章目录:

1、国内最大地铁管片厂生产突破万环大关2、文化中国行|千年工艺焕彩现代生活 传递东方文化质感与温度3、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漆艺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国内最大地铁管片厂生产突破万环大关

经济参考报

近日,国内最大的地铁管片厂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有限公司生产下线地铁管片顺利突破一万环大关,为国内首批可以实现地铁服务水平的全地下市域快线——广州地铁18号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水道西岸的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地铁管片厂。其占地面积约111000平方米,配备有4条“3 1”生产线,每天可生成90环、630片地铁管片,年度产量高达30240环、合计211680片。厂区内的3个区域超大型水养池,可同时存放6244片管片,“围绕三个区域水养池走一圈要7分钟,我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水养池!”现场一名施工人员介绍。

项目经理韩波说,他们担负广州地铁18号和22号线盾构管片生产任务,全线共需盾构管片约86000环,这个厂负责全线总任务的33.7%。

全长六十多公里的广州地铁18号线自万顷沙至广州东站,是广州的南北快线,实现了中心城区与南沙新区的快速轨道交通连接,支持南沙新区、南沙自贸区发展,同时连接市中心城区线网,补充南北轴线客流发展走廊,并增强广州东站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是国内首批可以实现地铁服务水平的全地下市域快线,有利于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2018年8月投产以来,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公司在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管片厂的同时,狠抓质量管理,着力建设质量最优的管片厂,为城市地铁建设铺设“钢筋铁骨”。

韩波介绍,厂里从钢筋布料到模板支立,再到混凝土浇筑到产品养护等,实行流水线作业、智能化控制。地铁质量的控制关键在振捣工艺的把关,而传统的振捣方式很容易出现振捣不均匀,混凝土蜂窝麻面过多的现象。厂里引进智能化振捣系统,绑扎成品的钢筋笼被模具运送至振捣仓后,由技术人员操作电脑,实现下料浇筑混凝土与振捣同步,振捣模具上呈“W”型排列的附着式振捣器,保证了振捣效果。

地铁管片两侧处于模板死角,难免产生一定数量的气泡,这是质量通病,也是成型后的地铁隧道渗漏水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行业难题,技术人员开展了质量提升活动,多次组织科技攻关,先后进行32次试验,做出80余个试验品,最终科学调整了混凝土配合比,使成品每侧气泡处不大于8处,业内水平一般为20余处气泡。在现场,记者看到生产出的管片色泽一致,光可照人。

该厂坚持用智慧化生产保证质量,用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在钢筋加工车间引进智能数控钢筋弯箍机,投入两台智能钢筋机器人,将钢筋加工成任意“造型”。两套智能化传送机将水运而来的材料直接运至车间,两台10吨型真空吸附式吊装机械将重达6.7吨的管片轻松抓起,相比传统夹具节省了一倍的操作时间,也降低了成品破损率。

通过引进智能机械化系统,该厂将管片混凝土浇筑至振捣总时间控制在6到7分钟,相比传统技术,工作效率提高了7倍,每日每道模具可以生产2.5番,是传统工艺的2.5倍,劳动力节省60%多。据统计,全厂智能化率达40%。

凭借庞大的规模和科学的管理,这座智慧化工厂在担负广州地铁18号和22号地铁建设任务的同时,还参与了新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到目前,该工厂生产的管片合格率100%,优良率超过95%。(王璐)

文化中国行|千年工艺焕彩现代生活 传递东方文化质感与温度

央视网消息:大漆工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为“永不褪色的东方之美”。在我国古代,大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祭祀等领域,如今提起大漆许多人感到陌生。古老的漆器艺术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中,焕发崭新的生命力?

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我国先民割开漆树树皮,采集流淌下来的乳液加工成涂料,便有了光泽明亮、防水防腐的大漆,又名中国漆。

“百里千刀一斤漆”,天然大漆采割十分不易,一棵漆树一生才能分泌10公斤生漆。漆器制作流程十分复杂,制胎、裱布、刮灰、吃漆、髹漆、装饰纹理、推磨抛光等。其中,打磨和荫干贯穿于漆器制作的所有步骤,十分考验制作人的耐心。大漆不仅是一种物质材料,更是一种生命形态,传递着东方文化的质感和温度。

在广州南沙区的一个创意园内,一幅大漆屏风的创作进入收尾阶段,洪乙栋正全神贯注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时添上几笔。传统屏风一般是木架结构,而他们选择了用蜂窝纸板做胎体造型,充分利用大漆防潮防腐的性能,结合蓝绿色调的使用,一幅与众不同的漆艺作品呈现出来。

大漆作为自然的馈赠,触感温润,更接近人体温度。而且,经过时间沉淀,人们的摩挲使用,它的色彩、温润程度也会随之变化。洪乙栋将漆器融入当代日常生活中,再将自己从漆画创作中的经验进行创新,“重新探寻日用环境中漆器与人的关系”,通过“柴烧大漆茶器”和“日用纸胎漆器”两个主要系列,将大漆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人居环境中。

大漆技艺传承人洪乙栋介绍,广东天气潮湿,纸容易变软受潮,而且着了水以后胎体也会破裂,所以要做到防水和防止硬化问题。他们用大漆封好后,裱完布、刮完灰,它硬化以后就不怕这些。

传统漆器的色彩主要是红色、黑色两种。当代纸胎漆器在造型、色彩和内容上的千变万化,显得更为时尚和个性化。运用在家居、茶器、首饰、挂画等上面,使其既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成为生活中的日用品,在国内外的展台上也深受欢迎。

洪乙栋表示,现在所有的变化都基于8000年来工艺的积淀,骨子里脱离不开文化的积淀,他只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来源: 央视网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漆艺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大漆工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为“永不褪色的东方之美”。在我国古代,大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祭祀等领域,而如今,提起大漆许多人感到陌生。古老的漆器艺术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中,焕发崭新的生命力?来看看一位80后传承者的创新设计。

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我国先民割开漆树树皮,采集流淌下来的乳液加工成涂料,便有了光泽明亮、防水防腐的大漆,又名中国漆。“百里千刀一斤漆”,天然大漆采割十分不易,一棵漆树一生才能分泌10公斤生漆。

漆器制作流程十分复杂,制胎、裱布、刮灰、吃漆、髹漆、装饰纹理、推磨抛光等。其中打磨和阴干贯穿于漆器制作的所有步骤,十分考验制作人的耐心。大漆不仅是一种物质材料,更是一种生命形态,传递着东方文化的质感和温度。

在广州南沙区的一个创意园内,一幅大漆屏风的创作进入收尾阶段,洪乙栋正全神贯注,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时添上几笔。

传统屏风一般是木架结构,而他们选择了用蜂窝纸板做胎体造型,充分利用大漆防潮防腐的性能,结合蓝绿色调的使用,一幅与众不同的漆艺作品呈现出来。

大漆技艺传承人洪乙栋:大漆的包容性特别强,它的延展性也特别强,包括雕塑、绘画,还有设计、家具、小型的器物,它都可以做。这是基于环保的、可持续的理念出发的一个创作,你看它与动物还有植物,都是我比较关注也比较喜好的一些题材。

大漆作为自然的馈赠,触感温润,更接近人体温度;而且,经过时间沉淀、人们的摩挲使用,它的色彩、温润程度也会随之变化。洪乙栋将漆器融入当代日常生活中,再将自己从漆画创作中的经验进行创新,“重新探寻日用环境中漆器与人的关系”,通过“柴烧大漆茶器”和“日用纸胎漆器”两个主要系列,将大漆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人居环境中。

大漆技艺传承人洪乙栋:因为纸在广东这么潮湿的天气很容易变软受潮,而且着了水以后它胎体也会破裂,所以我们要做到防水,还有它的硬化问题。我们用大漆给它封好以后,裱完布刮完灰,它硬化以后就不怕这些了。

传统漆器的色彩主要是红色、黑色两种。当代纸胎漆器在造型、色彩和内容上的千变万化,显得更为时尚和个性化。运用在家居、茶器、首饰、挂画等上面,使其既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成为生活中的日用品,在国内外的展台上也深受欢迎。

大漆技艺传承人洪乙栋:我现在所有的变化,其实都基于8000年来它工艺的一些积淀,骨子里面还是脱离不开这种文化的积淀在里面的,只是我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高端断桥铝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

上一篇: 南检说法丨邻居违法搭建门窗影响家中通风采光?看看《民法典》怎么说?
下一篇: 南沙这些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速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