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4.15操作机会~~速看-先达股票论坛最新资讯今天
178
2025-05-10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提到中国的富豪,我们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马云、王健林等著名企业家。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有这样一个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创建的企业。
它的实力之强,甚至超过了阿里与腾讯。
2021年,被称作中国“隐形首富”的王文银所创立的正威集团,
以6919亿的营收,位列世界500强的第68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年前他还在500强中的第91位。
那么,王文银为何被人称作“隐形首富?”如此巨富,为何会如此籍籍无名?他又是如何发家的?我们不妨来看看。
从500元到500强掌门人
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无一不是各个行业的领头羊。
资本所在的地方一定有话题,现如今很多企业家也纷纷选择在社交平台建立了账号,诸如万达集团的王思聪,好利来的二公子罗成。
好利来二公子罗成
他们利用自媒体,在网络上成功圈了一波粉丝,极大程度地提升了自家企业的知名度。
在一众“欢声笑语”之中,一位企业家却在沉默中悄然剑指“万亿帝国。”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最低调富豪的王文银。
正威集团被人戏称为“没人听说过的500强。”这个集团从2008年就跻身中国500强企业,直到如今,我们对它的了解也是极少的。
王文银的低调的性格、不按常理出牌的特征,让他显得格外神秘。
王文银别名“世界铜王,”他一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铜业帝国”崛起过程中的三次豪赌。
王文银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与广博的文化知识,让正威集团在危机中顺利“弯道超车,”赢得了如今的盛世局面。
正威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一共经历了几次非常严重的危机。分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时期,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
对于别人来说,这三个危机无论是哪个都是极为致命的。王文银不一样,他在其中看到了机遇,因此让正威发生了跃升性转折。
谈到这三次危机,王文银的面色十分沉静:“
我们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度过这三次危机,是因为我们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是平静的,在别人平静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贪婪。”
从500元白手起家的打工人,到如今身家千亿的企业家,王文银对危机和机遇的把握可谓出神入化。
王文银出生在安徽潜山,家境可谓非常贫寒。少年时期王文银不甘平庸,选择在90年代初来到了深圳谋求发展。1995年,王文银开办了自己的工厂。
不过那时的工厂多如牛毛,想从一众工厂中脱颖而出是极其困难的。针对工厂微薄的营收,王文银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就是解散工厂,另谋出路。第二个则是打通产业链,扩大自己的主导权。
那几日,王文银将自己关在家里,仔细斟酌
:“我为工厂投了这么多心血,现在放弃,甘心吗?”
王文银在心底问自己。
“深圳工厂这么多,办得好的多我一个又能如何?不就是打通产业链吗?当年那么艰难都过来了,还怕这点困难?我王文银绝不服输!”想到这里,王文银坚定了决心。
王文银就这样抱着一腔孤勇,凭借自己出色的经商天分,很快将工厂办的红红火火。
王文银也因此创造了正威集团的奇迹。
从0到500亿,他用了20年的时间。能将最初10来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如今的上万名员工。
从只有几十平的工厂,发展到如今的诸多研发中心与区域总部,正威集团产生了质的飞跃。
如今王文银所创办的正威集团已经成为“金属新材料产业”全国、乃至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王文银因此得了“世界铜王”的美名。
你如果以为正威集团是单纯的金属行业巨头,那就大错特错了。如今的正威集团还广泛涉及了诸多新兴产业,诸如非金属新材料,无人机与大教育行业。
正威正在逐步地从单一行业巨头,逐渐转变为发展中的全产业链企业。
对于未来,王文银也有属于自己的展望。直言自己的目标是实现万亿的营收,并且顺利进入世界50强。
资产千亿的他曾获得诸多优秀企业家的奖项,是财经圈炙手可热的人物。
如此巨富,王文银却格外低调。那么,王文银是如何做到从白手起家到如今的企业巨子呢?他究竟有何诀窍?
王文银打工让我受益无穷
我们前面提到王文银的出身并不富裕,在1989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工作。
这份工作可以让王文银衣食无忧,可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很轻松,只需要每天日复一日地做相同的事情就可以。
这种一眼能望得到头的人生,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王文银不由得扪心自问。
王文银想了很久,还是向领导提出了辞职。在那个众人以抱着“金饭碗”为荣的年代,王文银辞职的举动让他经历了不少冷嘲热讽。
王文银丝毫不在意,收拾好心情后,1993年带着自己仅有的几百元钱,来到了深圳打工。
深圳的工厂很多,王文银选择了一家生产插头的日资企业。起初王文银并未受重视,只是一名小小的仓库管理员。
金子总会发光的,王文银也是如此。随着才华的展露,王文银也一步步坐上了销售经理的职位。
在给别人打工的过程中,王文银也攒下了一笔财富。拿着这笔钱,王文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王文银被问到为何能将企业管理的如此好,他毫不犹豫地说:
“在日资企业打工的那些日子,对我创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那段经历仍旧让我受益。”
原来,王文银正是在打工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积累了投资意识,最终选择了创业。我们都知道日本企业一直格外注重竞争性。
对此王文银也感叹:“在打工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良好的竞争意识。这也让我清晰地明白——无论我做什么事,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做企业,同样如此。”
王文银在日企打工的时候,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正在做销售工作的王文银,精准的预料到有位客户即将拖欠货款。王文银在察觉到这一点后,找到了自己的老板,建议老板尽量不要和这位客户做生意。
与此同时,企业中的一名日本籍的销售同样给老板建议,认为他们不应当为没有发生的事忧虑之后的事情。
老板想了想,最终选择采纳日本籍销售的建议。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日资企业因此有数千万的货款没有收回。
最终的结果虽然与王文银没有什么关系,却让他极其难受憋屈。他的心底叫嚣着:
“我们判断是正确的,只是因为日本老板看不起我,才最终选择了那名错误的日本籍销售。”
正是在这时,王文银下定了决心,自己一定要办自己的企业,办中国人的企业。
1996年,王文银怀揣梦想,在深圳创立了自己的第1家企业。他的事业刚刚起步,如同一个孱弱的婴儿一样需要呵护。
王文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工作,甚至同工人一起加班。实在太晚,就会在车间和衣而眠。付出总会有回报,王文银创业的第1个月就实现了盈利。
随着后期相继打通产业链,王文银的工厂月销量也从200万增加到了1,000万。到了1998年,王文银觉得电源线产业即将面对极为激烈的竞争,所以他提前做好了准备。它首先调整了产品结构,开始进军电缆产品行业。
经过研发部的不断努力,王文银的工厂很快将新产品投产,借着时代的春风也赚得盆满钵满。
后期王文银聘任了大量的外籍专家进入企业,也正式开始步入了国际化的经营。
2002年王文银明显感觉到了电线和电缆产品市场的饱和,实际上当时的很多企业都选择了企业多元化进军了利润丰厚的房地产业。
王文银却对于进军房地产业极为反对:
“我是不赞成企业多元化的,我们企业如果能把一个事儿做到最好,那全世界都是围绕着我那儿转的。如果我们选择企业多元化围绕着全世界去转,也许最后会被世界抛弃。”
王文银的话不无道理,正威集团也很快放弃了企业多元化的思想,不断在铜行业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威集团也很快打造出国内铜行业最大的产业链,他们生产的电子插头甚至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
正威集团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
2003年,极有投资眼光的王文银,买下了中国几座大的同矿山、钨矿山。这些矿山也在后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奠定了王文银铜业帝国的深厚根基。
在别人纷纷夸赞他的战略眼光事,王文银这样说:
“我在打工中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知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比知识更重要的则是见识,比见识更重要的是敢于投资的胆识!”
机遇总是青睐于那些早有准备的人,早早就考察过的王文银,自然不会错过这些机遇。不过正如王文银所说,知识、见识与胆识,在王文银的创业生涯中格外重要。
“书中自有黄金屋”
作为一名世界500强企业的掌舵人,王文银格外低调。低调到至今有很多中国人,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这也为王文银和他的正威集团,蒙上了一层极为神秘的色彩。
如果你走近王文银,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极其爱读书的人。他自小喜爱阅读,在南京大学求学期间更是手不释卷。即使是到了现在,王文银依旧保持着阅读的习惯。
走进王文银的办公室,必定会为他书桌和书柜里的书而惊叹。这里的书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你忽略掉王文银办公室里豪华的装修。
王文银的书柜里什么样子的书都有,甚至还有小学的课本与高考的模拟卷。
很多人会认为连小学的书都有,莫不是王文银买了书来装面子吧。事实却并非如此,书柜里的所有书完完整整见证了“王文银求学史。”
很多书上,还有王文银留下的笔记。虽然能将自己的藏书保存之久,是一件极小极小的事,可论保存书籍和热爱读书,有几人能同他一般坚持这么多年?
王文银极爱读书,更爱买书。他曾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求自己一年至少看完100本书。
这个数字真是让人无比的汗颜,即使是专业从事文化教育的老师,一年也未必能够达到如此之高的阅读量。
打开王文银的书柜细细观看,我们会发现王文银买书的种类极为繁杂。从时政到历史,从哲学到财经,甚至还能看到几本有关天文地理的书籍。
这些书的边缘都有轻微的磨损,能看出来主人对他们极为爱惜。轻轻将他们打开,就能看到书主人留下的一些批注和笔记。
说起王文银最珍爱的一本书,他笑了:“我最爱读的书是《道德经》,我研究它已经整整5年了。我将自己学到的老庄思想运用到企业文化中,也收到了极佳的反馈。”他的学以致用,是他成功的关键。
王文银在企业中提倡员工多读书,鼓励员工去写读书笔记。对于笔记写得好的,他会予以奖励,写的不好的则会被贴在公告栏公布。
这样的做法虽然很多人不能理解,但王文银通过这种“逼”企业员工读书的方法,也让员工得到了诸多的进步,极大提升了自己的素质。
对于被戏称为“没人听过的世界500强,”王文银并不介意,甚至笑着开口:
“我相信500强并不是我们的终点,其实是对正威提出更高的要求罢了。”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总是过得太过浮躁。在我们的一派繁忙之中,王文银显得格外的“静。”
他会静下心来泡一壶茶,静静地去汲取书籍中的力量。书中自有黄金屋,钱财能被抢走,智慧却永远属于自己。
王文银深切的了解这一点,所以才会要求企业员工同他一起扎根土壤,默默进步。
我想这就是正威集团为何能够茁壮成长的重要原因。我们也期待着正威集团能够在王文银先生的带领下越走越远,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