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安江铝合金门窗厂家

Adam 0 2024-12-11

文章目录:

1、特稿:中美人民友谊地久天长——一位百岁飞虎队老兵的心愿2、社区人物-守护楼组大门,理智战胜面子-静安·芷江西3、破壳涅槃待合力——怀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面面观

特稿:中美人民友谊地久天长——一位百岁飞虎队老兵的心愿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特稿:中美人民友谊地久天长——一位百岁飞虎队老兵的心愿

新华社记者乔继红

深秋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层林尽染。站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前,103岁的美国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许下心愿:世界和平,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11月初的昆明,阳光和煦,树影婆娑。莫耶步入“中美驼峰空运纪念学校”——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礼堂,掌声雷动,孩子们用笑脸和鲜花欢迎曾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战的英雄。“这样的场面完全出乎我意料,深深打动了我。”百岁老人热泪盈眶,“我愿飞虎队精神代代传承。”

历经岁月,跨越山海,飞虎队故事犹如一颗明珠,闪耀着友谊与合作的光芒,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在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并肩而战,也续写着和平时期中美人民友好的新篇章。

视频加载中...

令人激动的时刻:温暖复信厚植友谊根基

10月30日的北京,空气中涌动着热烈的气息,莫耶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两度庆祝自己的生日。在中美两国人民的祝福声中,这位见证岁月变迁的百岁老人满怀激动之情。

尤其让莫耶感动的,是他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复信。

10月30日,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陈纳德将军雕像献花。

不久前,莫耶同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和飞虎队老兵梅尔文·麦克马伦共同致信习近平主席,介绍基金会和飞虎队老兵支持推动中美友好交往的情况,表示将传承和弘扬中美合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很快,他们收到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在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收到复信,太鼓舞人心了,这一切太棒了。”莫耶说。

98岁的麦克马伦也难掩激动心情。“习近平主席复信传来的时候,我正在家中,第一反应是感到荣幸和骄傲。”他说,“我把复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还给我的朋友看。习主席在信中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由衷认同。”

11月2日至3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及后代一行在云南昆明开展参观活动。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1941年,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这段历久弥坚的“飞虎情谊”。

受习主席复信所鼓舞,应中方邀请,格林、莫耶、麦克马伦及飞虎队老兵后人等一行30多人组成代表团,10月底由旧金山启程,经上海到北京,再到重庆、昆明和广西柳州,一路沿着飞虎队的足迹,重游故地,重温历史,讲述飞虎队往事,传承飞虎队精神,共叙两国人民情谊。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强调,追忆往昔,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友谊。

“我们有很多理由钦佩和尊重中国人民,我们没有忘记他们的英勇。”谈到抗战期间两国人民守望相助的情义,1943年来华参加抗战的麦克马伦动情地说,“当我们不幸遭遇机械故障或者被敌人击中而不得不跳伞时,我们知道中国人民一定会找到并救助我们。”

麦克马伦说,8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的真诚友好始终不变。“在战争年代我们并肩作战,在和平年代,我们也要做永远的伙伴。”

感人至深的瞬间:共同遗产需要代代传承

11月2日,在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上演了一场跨越80年的“三代同框”。美国飞虎队老兵后人、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副主席小克利福德·隆,一进门就在照片墙上发现了父亲克利福德·隆的照片。看着父亲年轻时的笑脸,再看看站在自己身边同父亲面容如此相像的15岁孙子杰克逊·隆,时光仿佛交汇在这一刻,小克利福德·隆感慨万千,哽咽落泪。

他向记者回忆起父亲的故事:1944年,年仅19岁的克利福德·隆来到中国,是当时年龄最小的飞虎队员之一,但他战斗经验丰富,被日机击中却幸免于难。“父亲是我们家族的英雄,我们看到他在中国被更多人铭记。”小克利福德·隆自豪地说。

10月29日,飞虎队老兵莫耶一行人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合影留念。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给飞虎队老兵的复信中所说,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

11月3日,在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驼峰精神永存”纪念碑前,美国飞虎队代表团成员和学生们共同植下中美友谊树。

肃穆的纪念碑,稚嫩的树苗,学生们充满朝气的脸庞,让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嘉兰惠眼中闪动泪花。她说,和孩子们一起种下小树苗的同时,“希望我们也在中美之间种下了善意和友谊的种子,期待它在青年一代心中发芽、成长”。

昆明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学生谭雨姗参加了植树活动。她说,从第一次踏入校门,“驼峰精神永存”纪念碑就吸引了她的注意。正是从这块纪念碑开始,她了解到“驼峰航线”和飞虎队的故事。

“驼峰航线”是飞虎队在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过程中,为打破日本对华战略物资封锁,开辟的穿越喜马拉雅山的航线,因为飞行难度极大,也被称为“死亡航线”,失事飞机残骸甚至堆成了一道“铝谷”。“铝谷讲述了抗战史上的壮烈故事,最为打动我。”谭雨姗说。

远在美国,芝加哥博林布鲁克高中学生卡洛斯·瓜哈尔多也被飞虎队的故事深深打动。10月17日,他在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心大厅,与近200名美国中小学生一起观看飞虎队老照片,聆听飞虎队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故事。他发觉,自己对美中在二战中并肩战斗的友谊欠缺了解,“而这种友谊应该传递下去”。

11月7日,“飞虎队友谊学校暨青少年领袖计划”启动仪式在湖南芷江举行,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第四中学与美国斯科菲尔德中学缔结为“飞虎队友谊学校”。

“飞虎队是中美之间的共同遗产。”格林告诉记者,“可喜的是,中国对这段历史非常重视。遗憾的是,美国青年人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

格林希望越来越多的美中青少年能参与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去年启动的“飞虎队友谊学校和青少年领袖计划”。他说,通过对共同历史遗产的学习和了解,两国青少年互相交流,了解彼此,并成为朋友,才能更好地携手将飞虎队精神传承下去。

友谊地久天长:双向奔赴续写友好故事

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专门设有一个展区,从中国军民帮助飞虎队修建机场的老照片,到美国士兵留给当地居民的铁锅,众多展品都在讲述中美并肩作战、互相扶持的友谊故事。

据统计,飞虎队援华作战期间,2000余名美籍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牺牲,200多名遇险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

“95%的落地飞行员都被中国人救起,只有很少人落入日本人手中。无论美国飞行员的降落伞飘落到哪里,都能得到中国人的救助……”陈纳德将军在回忆录《战士之路》中写道。

此次来华的飞虎队代表团中,戴维·古德里奇是“驼峰航线”飞行员杰克·古德里奇之子。从孩童时期,他的父亲就反复告诉他,中国人民是友好善良的人民,中国是美丽的国度,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并肩战斗中结下的友谊是最坚固的。“父亲的故事和他对中国的热爱,促使我想来中国看一看。”古德里奇说。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嘉兰惠谈起重温飞虎队历史的意义。她说,学习这段历史,可以让中美两国人民意识到,只有搁置分歧,努力合作,共同朝着和平的目标努力,才能为后代缔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战争年代,中美两国人民曾经像家人一样并肩作战,这是我们之间的纽带。”嘉兰惠说,“如今我们可以重新系起这一纽带,逐渐消除分歧。”

二战期间,被新四军营救的5名美国“飞虎队”飞行员在新四军驻地合影(资料照片,1944年8月摄)。

多走动、多交流,增进了解,才能建立友谊。去年11月举行的巴厘岛会晤中,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同意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励扩大两国各领域人员交往。

今年以来,从多位美企高管接连来华,到“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举办,从美国飞虎队代表团此次来华重温历史、共叙友谊,到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成功举行……中美两国人民双向奔赴,汩汩善意和深情厚谊为中美友好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只要人和人之间能够面对面坐下来,真诚沟通,相互了解,就能达成合作,这也是飞虎队精神在当代的延续。”接待了众多中美参观团的昆明飞虎队纪念馆讲解员蔡杨杰有感而发。

“我认为飞虎队精神的内核就是友谊。”杰克逊·隆第一次来中国,就爱上了饺子和各种他还叫不出名字的美食,更被热情友好的中国人民所打动。“中国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样,我回国后会把这段经历讲给伙伴们听,让他们也来中国看看。”

11月3日,陈纳德将军外孙女嘉兰惠(左)与飞虎队老兵莫耶(右)在昆明市外国语学校参观时登台同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举杯痛饮,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在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礼堂里,飞虎队老兵和师生们同声高唱《友谊地久天长》。优美深情的旋律,述说着中美人民之间这份友谊来之不易,更道出中美新老朋友间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即便经历过二战的艰难时刻我都没有哭。”莫耶一边擦拭泪水一边说,“我感恩能有这次访华之旅。”老人说,这次来华目的已达成:延续飞虎队精神,续写更多美中友好故事,希望美中两国人民友谊地久天长。(参与记者:施洋、王普、王安浩维、吴晓凌、徐静、赵彩琳、孙敏)

社区人物-守护楼组大门,理智战胜面子-静安·芷江西

社区晨报记者 张翠玲

防盗门坏了怎么办?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永兴路636号的居民遇到这些烦恼,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楼组长王爱萍。

今年64岁的王爱萍,急居民之所急,是楼组的热心人。她的爱人汤登荣也十分支持她出来为居民做事,他常说:“你做的是大事,我就在家做小事吧。”

复元坊小区是一个老小区,为了居民们的安全,各个楼道门都装了防盗门。可时间一长,防盗门日晒雨淋加上使用得频繁,显得破旧损坏。王爱萍说:“基本上小区每扇防盗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对于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楼道的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也有很多居民向我反映,要求有关部门能够整修,但对于修理费用多次沟通不尽如人意。”

作为一名楼组长,看见居民忧心忡忡的表情,王爱萍看在眼里,心里暗暗地琢磨着如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她去装修铝合金门窗的店铺咨询,多家对比价格;另一方面,她积极和楼道居民商量是否各家凑钱来解决此问题。“虽然大多数居民都表示支持,但也有居民不理解,认为我是多管闲事,也有人说感觉我上门收钱像似乞讨,吃力不讨好。”

当时,王爱萍也很苦恼,做还是不做困扰着她。经过几天仔细的思量,理智战胜了“面子”。她联系了修门师傅,每家上门收费5元,她又自掏腰包买了油漆把门漆了一遍。看着修整如新的防盗门,居民走进走出时愉快地赞美道:“真好!跟新的一样!”每当收到居民的赞叹,王爱萍内心有说不出的自豪感。

防盗门老旧的问题被解决后不久,又出现了刷卡电路短路、死机的问题。维修部门也多次修理,最后给出的解释是,“机器老化了,没法修了,只能等有新的机器再更换或拆机处理。”

为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楼道环境整洁以及收取快递等日常生活的方便,王爱萍就偷偷地向修理师傅学习,经过自己的努力,基本能解决防盗门的死机故障。“我的一点付出能帮助到居民,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一点方便,我也很高兴。”王爱萍如是说。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张翠玲

破壳涅槃待合力——怀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面面观

麻阳返乡农民工聂圣桥从台湾引种、开发的黄金李,果大、甜脆、耐贮存,每公斤售价可达 40-50元,由于目前产量小,仅限专供北京、上海市场,怀化尚无供应。

1.东方西方,总有一头亮

秋天到了,果园黄了,丰收来了,聂圣桥笑了。

“我种的黄金李是金黄色的,所以果园也是金黄色的。 ”聂圣桥 1977 年生于麻阳拖冲乡(现并入尧市镇) ,曾在上海打工多年,专司园林种植,后“打完东家打西家” ,转长沙打拼一年,期间开过小作坊加工筷子,从长沙返乡后在麻阳县城独资办起桥梦钢构有限公司,专搞铝合金门窗加工安装,连带钢架棚、板房都做,总算夯实事业平台。公司聘有 4 名长期固定工,同时每年都不定量使用临时工,生意旺季用工 10 多个,工人们的平均工资可以拿到4000 元。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已经超过20 万元,利润率为 50% 左右。

聂圣桥是个不甘于寂寞、不满于现状的人,他一天到晚都在瞪大眼睛开动脑筋,寻找和培育新的个人经济增长点。前不久,他与两位朋友合伙,注册成立了凯丰黄金果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3 人斥资 70 万元,开发一种名为黄金李的特色水果, 种苗系从台湾引进。 “从台湾引种的小苗有 150 株,先是在芷江飞机场附近办了个母本示范园,幼苗们见风就长,如今漫山遍野,今年春天我们就往麻阳移栽了9000 多株,一共 200 亩。 ”聂圣桥介绍,芷江基地现行试产的此尤物,果园自采价为 20-25元 / 市斤, 产量目前还很有限, 只能专供北京、上海客商, 怀化市场还见不着。此果果型匀称,直径多在 6 厘米左右,大的三两个就有一斤;含糖量 18%-22%,口感甜脆;耐贮藏,自然条件下可以露天存放 20-30 天不变质,市场前景广阔。 “幼苗基地今年下半年就有收获,果园明年就能开始产生效益。 ”

为扩大黄金李种植,聂圣桥在老家租赁了150 多亩荒地,其中 50 亩已经挖成坡改梯田,以备下半年种植果苗所用。所用荒地一租 30年,相关租金已悉数支付给农户,加上改荒为梯, 前期投入已然不菲。目前他自己精耕细作,期盼黄金果能够尽快盛产,弥补市场上水果晚秋断档期,获得丰厚回报。他坦承除了自己发展,还能带动当地老百姓共同致富, “我粗略算了算,三年后果园基地就能全面投产,到时光用工就要 50 人到 100 人,社会效益还是蛮可观的。 ”他说三年内,凯丰专业合作社有信心在麻阳发展起 5000-10000 亩黄金果, “我和大家的新经济增长点都有了。 ”

既搞水果种植又搞钢构加工,多元化经营, 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是聂圣桥的创业心得,他解释说这叫“东方不亮西方亮。东方西方,总有一头亮” 。

芷江返乡农民工杨天能利用自身技术专长,开办了一家专业性吊顶装修公司,不仅自己致富,也带动了乡亲们共同勤劳致富。图为其公司的装修作品。

2.创业耐心很重要,还要找准突破口

芷江土桥乡冷水铺村人田文斐,正为他的猪圈鸡笼忙得不亦乐乎。他以旗下兴辉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又是养猪又是养鸡鸭,把个禽兽生意弄得红红火火。 “我每年要出栏生猪上千头,鸭卖个千把只,鸡喂得少,附带养,一年只出栏几百只,都是放养。 ”他说等缓过劲来,会考虑适度扩大土鸡养殖规模。

田文斐 18 岁出门打工,在四川、张家界修过高速公路,在湖北修过武汉 - 宜昌高铁,专做桥墩,后来还搞过果园,终归是个不成气候。2011 年他时来运转,有老表跟他说愿意借钱给他做生意, 于是就从宜昌工地打道回府,侍弄起自己早已驾轻就熟的养殖门路。 “当时生猪行情好啊,赚了,可是接下来又亏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又赚了,猪市就是这么个行情。 ”

田文斐毫不隐瞒,说这轮猪市景气的确让他赚了一把,毛猪最高时卖到 10.7 元 / 公斤, “明年就难说了。谁能做生意包赚不赔呢?”他的合作社现有 6 户社员,2015 年养猪产值总计一百多万元, 利润超过 20 万元, 对于这份收益,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

田文斐快人快语,说自己创业这些年,算是尝够了人间冷暖。前些年猪价低,养殖户大面积亏损, “熟人见到我就像躲瘟神,生怕开口问他借钱,以前的合作伙伴们也就打脱了不少” ,他说猪市是个过山车行情,心理承受能力差、赚得起亏不起的最好轻易不要养猪,更不要把养猪当成事业来搞。 “创业要有耐心,要找准突破方向,做自己擅长做和喜欢做的行当, 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 提高创业收入和‘命中率’ 。 ”

自主创业第一年,田文斐就从政府那里得到过 8 万元财政贴息贷款, 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芷江有关部门又为他申办了 10 万元公务员担保贷款。 “对于政府的帮助我很感激。 ”

他希望政府出面,把他家门口的路修一修,那是一条大路,但修于 20 多年前,一直没硬化,一到下雨天就坑坑洼洼泥水汤汤,人车没法过,收猪客商驾着货车,更是徒唤奈何, “我每年春天都要自己掏几千块钱,买来砂子碎石填路面,说句老实话,这样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实在太差,很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他说,“要致富快修路”不光是句口号, “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平台载体” ,离开这个平台载体,一切创业理想都将受到严重制约。

3."缺钱,太缺钱了"

中方县桐木镇楠木铺村村民谢忠,与芷江人田文斐素不相识,两人却心有灵犀,在修路的问题上有着惊人共识。他说自己家乡还没通通组公路,走的还是泥巴路,雨天通行难,客户上门提货很不方便,希望地方政府特事特办,组织人力物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为乡亲们修通致富路。

谢忠 2004 年前在外打工,修过株六复线辰溪段,做的主要是杂工,收入不高,每月不过 3000 元左右,之前在家务农,属于典型的“有饭吃没钱花” 。2002年,他母亲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医药费花了一万多,那时没上新农合,全是谢忠自掏腰包,让他很感吃力。如今双亲大人均已作古,家中三张嘴巴仍要供养,儿子在读大学,每年开销 3 万多元,靠打工显然难以为继。2004 年,谢忠结束打工生涯后一门心思在家养土鸡, 每年出栏 2-3 万羽, 年入 10 多万元。 “我以前就养过土鸡,不过数量不多,一年只有百多只。 ”

他如今重操旧业,技术是现成的,只是规模扩大不少。他的雪峰乌鸡杂交鸡鸡苗来源于广西,目前母鸡卖 11 元(每 500 克,下同) ,公鸡 9 元,主做批发生意,上半年已经销售 11000 多只,赚了八九万,下半年会差一点,因为下半年行情一般比不上上半年。为帮谢忠创业,有关部门每年向他免费提供一些药品和消毒水, 算起来也是大几百元。 “我缺钱, 资金很不够。 ”

他说,自己也想到过小额贷款,但手续太繁琐,只好东挪西借凑钱创业, “政府在这方面给点实打实的支持就好了,那就帮了大忙了。 ”

46 岁的曾祥宝家在中方县牌楼镇白良村,他的打工生涯始自 19 岁那年,从海南到深圳,连一女一男两个孩子都生在海南, “我主要在建筑工地上做事,当泥工。 ”因为才小学毕业,他文化低没文凭,所以工资一直不高,少则 30 元一天,多则 60 元一天,一个月下来也就 2000 来块钱。眼见自己年纪渐渐大了,家庭也需要照顾,2011 年他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先是养竹鼠,钱是赚了一些,但感觉服侍这个胖乎乎的小东西简直跟宫女服侍贵妃娘娘差不多,太娇贵太麻烦,于是作罢,改投种植门当。目前,他建有提子葡萄园 50 亩,桃园 25 亩,刺葡萄 30 亩,去年收入 30余万元。

水涨船高的开支成本正在不断侵蚀曾祥宝辛苦挣来的利润。 “我缺钱,太缺钱了!”他抱怨, “今年一个上半年,光工钱这一块就支出了五六万。 ”他主要聘请当地妇女做事,一天一结账。创业第二年,有关部门为他发放了 5 万元小额担保贷款,两年后他一次还清,政府贴息。因为资金始终短缺,曾祥宝借了不少债,自称“亏了一屁眼” ,表示搞种植这行是“三年学习两年实习,五年见成效” ,如今没到五年,所以一直还在“交学费” 。

好在曾祥宝的水蜜桃今年卖了个好价钱,最低 3元(每 500 克,下同)最高 4 元,批发价,上半年收入了四五万。提子正在上市,行情还可以,高山葡萄过段时间方才采摘。 “我是一家人干, 旺季才请临时工。

现在孩子们正放暑假,都在帮助家里做事。 ”

4.靠不了别人就靠自己

对付资金短缺,杨天能的秘诀是“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他是芷江板山乡苗田村人,锦绣明天都市吊顶装修行老板。1999 年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他放弃继续求学,转往浙江绍兴一家装修公司打工。手里有了点积蓄,他就中止打工生涯,开起饭店,结果赔了本,又重新换上打工仔行头。苦拼十年后,他还是回到家乡,办起了吊顶装修公司, “我可能天生就是当老板的命。 ”他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跟记者说。

因为装修质量过硬,收费合理服务周到,杨天能的装修行很快在竞争激烈的室内装饰市场站稳脚跟,有了稳定客源,业务越做越大。如今,他的公司里有 6 名固定员工,订单多忙不过来时,就从同行们那里借调人员,这样做一来不误工期,二来省掉了大量聘用固定员工的巨大成本。 “我自己擅长吊顶、木工,我的工作岗位永远都在项目或者工地现场。 ”他坦言, “你问我搞这一行利润率有没有30% ?差不多吧,如果达不到这个水平,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他的业务很快从芷江扩大到周边地区,分店已经开到贵州天柱,据他观察,最近几年贵州那边房子不大好卖,芷江、怀化却还不错,所以不管赚多赚少,生意有得做。

创业至今,杨天能说全靠自己打拼,还从没有给政府添过什么麻烦。他有一个心结。他老家曾经有位驻村干部,自告奋勇为他申请到 10 万元贴息贷款指标,前面几乎所有手续办结,未曾想在银行那里卡了壳碰了壁,对方非要杨天能找个本地公务员做担保人, 否则难办, 因为“假如你本人还不起,我们可以从公务员工资里扣” ,杨天能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自己祖宗三代农民,何曾有哪门子公务员朋友或亲戚,只得作罢。

杨天能从此暗下决心,钱的事情不靠别人。他的秘诀是不存钱,手里一般也没有多余的钱,因为只要有了钱,他就会投到生意中去,把规模不断做大, 实现事业滚动发展。 “靠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 ”

他深有感触, “钱这个东西,主动权如果掌握在别人手里你反而被动,所以不如依靠自己不断积累,这样还稳当些。 ”

5.形成合力才能"破壳"

经验表明,大凡创业者,创业初期多受资金瓶颈掣肘, 这一点返乡农民工概莫能外。

为做大黄金果种植产业,聂圣桥已经投资不少,后面还要烧钱,初步算算,资金缺口起码 20 万。为缓“粮草”之急,他已跟当地扶贫办、台办、工商局等部门密切沟通,请相关领导到基地考察,以求弦外之音。县就业局闻讯,答应帮他想想办法。远水难解近渴,聂圣桥认为“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实力” ,要自己想办法疏通流动性瓶颈, “我们找过信用社,利息 8 厘,如果能够拿到贷款,还是比较划算” ,相比之下民间借贷几乎召之即来,但代价不菲,动辄两三分的月息,绝对扛不住。焦虑中等米下锅的聂圣桥除了尽量不亏待自己的黄金李宝贝外,还打算修板房、 养鸡, 搞养殖业 + 种植业的一体化经营,合作伙伴已经找到,双方联手营销,而资金又是最大难题。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政府能够帮我搞点钱。 ”他直言不讳, “其它都是次要的。 ”他重申, 资金缺口是最大的缺口, “我确实希望政府在这方面好好帮一把。 ”

田文斐也缺钱,但他有更当紧的事需要打理。他坦言, 自己养猪一直采用原始手段,技术水平欠缺,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不高,尤其怕猪生病,期待政府能够出面,组织像他一样的专业养殖户出去走走,参观学习,学别人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回头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 “这是最重要的!

修路倒在其次,帮钱也在其次” 。同样是搞养殖,谢忠的主要愿景自然也是在养殖技术上得到有关部门帮助。曾祥宝的诉求点似乎更多些,他说自己的水果品种已经过时,需要搞品改,希望得到政府帮助支持。他还发现,市场行情永远难以把握,政府在这方面有资源、有手段,可以经常为专业户们提供一些相关市场信息,让大家少走弯路,提高效益。

专业人士称,自主创业有如母鸡孵蛋,方法对头、能量到位才能破壳而出,水到渠成。取得创业成功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多方合力,而创业者的恒心、耐心、信心一样不能少。记者从就业服务部门获悉,为帮助返乡农民工积极创业,从而带动更多人群有效就业或创业,各级职能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具体到小额担保贷款,不同产业(项目)门类手续、贷款金额有所差别;税收优惠政策则视税务部门、地方政府对行(产)业支持程度来定;此外还有营业场所租金方面的优惠等等。据了解,拟设于怀化工业园区的怀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很快将投用,它有利于归集优质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互助互惠,帮助返乡农民工们集中培训、集中学习,不断提高创业水平和创业成功率。

于返创农民工而言,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保持心态平衡、理念对路,创业也就成功了一半。(记者 杨林斌)

隔热隔音门窗

断桥铝门窗

高端隔热门窗

上一篇: 怀化回收铝合金门窗电话
下一篇: 怀化铝合金门窗招商电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