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小蓝铝合金门窗加工店

Vicky 0 2024-12-10

文章目录:

1、2019年,江西工业如何跨越升级?2、职业本科校企协同“3E”育人模式——南昌职业大学的创新与实践3、红火的龙舟竞渡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2019年,江西工业如何跨越升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全面实施“2 6 N”产业跨越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长易炼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2019年全省工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描绘了蓝图。站在新的起点,江西工业面临怎样的形势,又将如何作为?记者进行了采访。

“我们要以进促稳、以稳应变,化挑战为机遇,变危机为生机,推动工业爬坡过坎、跨越升级。”省工信厅厅长杨贵平说,近年来,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是,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省工业既面临稳增长与提质量的双重压力,也面临转动能与调结构的双重挑战。要实现我省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动能培育“三大工程”,夯实项目、企业、集群、园区、产业等“五大载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形势逼人,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型企业有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瞄准国内市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国内的消费市场。”南昌市工信委主任何琦说,2019年,南昌市在新兴产业方面,将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移动智能终端、硅衬底LED、航空制造等项目,抓好中医药科创城核心区建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同时,推动小蓝经开区食品产业、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等省级产业示范基地的转型升级,推动进贤医疗器械、安义铝材门窗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实现南昌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只有科学把握当今时代大势,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2018年,江中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利润总额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为权告诉记者,2019年,对江中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是大健康产业的兴起,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很好的机会。挑战是国家对食品药品监管更严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更高了。“希望2019年,销售收入能跃上120亿元台阶,利税突破10亿元。”

在我省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高达七成,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接续迫在眉睫。樟树市工信委主任程永康坦言:“樟树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县市,药、酒、盐、金属家具四大产业都是传统产业,我们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传统产业提升问题。”2019年,樟树市将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抓手,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四大传统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然后逐步探索发展新兴产业。

2019年,江铜集团将以创新为引领,打造绿色矿山、智慧冶炼、智能加工,做好铜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当前,正着力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创新倍增计划,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和江铜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股权激励等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发展动力、活力。同时,加大“走出去”力度,推动江铜的产能、技术、服务向海外扩张。

“2019年,新钢公司力争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其中非钢收入200亿元;经济总量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前300位,经济效益保持行业第一方阵。”新钢公司副总经理毕伟说,新钢公司将持续推进生产线改造,全面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全力补齐发展短板。通过推进智能制造,重点引进推广转炉底吹、连铸无人化浇钢等工业机器人技术,以“无人车间”为试点,在关键控制性岗位完全实现智能化,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2019年钢铁主业人均产钢量从目前的600吨提高至700吨,力争三年内达到1000吨。(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井冈山经开区将依托物联网产业园,统筹木林森、合力泰、摩比通讯、创成电子等企业,加快通信终端产业研究院建设,打造平面显示、LED照明、生物识别与算法、微电子技术、通信传输和智能制造“五位一体”创新中心,形成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创新支撑。创建区域性机械电子进出口产品监测检验公共平台,促进平台跟本地企业加强对接,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平台成为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的“强磁场”。

职业本科校企协同“3E”育人模式——南昌职业大学的创新与实践

(中华儿女江西网 乾龙)新《职教法》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与突出优势。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既关乎学生成长、就业与职业发展,更关系到校企发展的竞争力。针对校企协同育人知识素养不实、价值信仰不清、实践教学不强、系统保障不足等问题,南昌职业大学根据职业本科“属性—价值—发展”特质,依托职教本科优势与校企合作现实,创新与实践了基于标准引领、价值重塑、技术赋能多维度、全链条的校企协同育人“3E”育人模式。

南昌职业大学正大门

一、重塑价值链:内化于心的知识素养“教育”Education

教育“Education”作为“3E”模式的核心,强调知识素养和技能的内化与传承。新《职业教育法》强调的“德技并修”“德为先”,都充分体现了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南昌职业大学为了更好推进学校的职业教育改革,反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之间的不适应,依托“三位一体”角色(高校、民办高校、职业本科高校)与职业教育发展现实,坚持立德树人,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并修,公益性与职业性共举,将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贯穿育人全过程,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价值理性或者价值链的重构。

一方面,学校聚焦“结匠缘、树匠心、走匠路、连匠艺、铸匠魂”理念,将劳模开讲、工匠展示、大国工匠进课堂、重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双五适应”日常化、制度化,写进合编教材、走进共享课堂,并全程贯穿劳动教育、思政教育、德法教育、创新教育、技能教育,实现素养导向与价值浸润,重塑价值链,完成校企“内化”协同的知识素养“教育Education”。另一方面,价值链的重塑有效指导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技术理性。

即校企联培中,以德树德,以劳育劳,在专业共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教师顶岗实践、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协同研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联合培养服务区域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价值链重构背景下,着力改变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软实力不够、硬实力不强、认同度不高等问题,有效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二、做优技能链:外化于形的实践教学“实施”Enforcement

南昌职业大学始终秉承产教融合理念,以企业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围绕实践教学“实施”Enforcement,共同协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师资共享,课堂共用,合作共建“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合作模式,不断做深技能传承链条。

一方面,对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构建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与“岗课赛证”课程体系。通过整合学科专业资源,校企联动、资源共享、四个对接,以任务驱动实验实训育人“课”、以项目驱动培训+实践、“八个共同”实现育人“赛+证”,以本三专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毕业实习实现育人“岗”。强化外控场景实践教学,设计开发了“认知实习-岗位实习-校企协同-创业实践”逐层递进、相互融合的四层综合实训项目。此外,还创建了与学生就业创业活动高度仿真的微型就业育人环境与综合实训平台。

另一方面,对三年制高职开展校企合作“2+1”培养和本科四年制“3+1”培养模式,即在校集中学习两年和三年,在对应的企业综合实习1年,前面的2年或者3年有效的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最后1年学生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获得1+X中高级技能资格证书。同时,这种“工学交替”是一种“轮岗式”学习实践,学生交替上岗、无缝对接,形成“开放式”轮岗秩序,企业运营过程满足了相对系统、完整的闭环工作状态。

此外,在学生培育过程中,以项目为引领,根据企业岗位特点提出培养要求,结合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等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方法,疏通了教育教学中的堵点,一方面学校教师将项目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职授课,共建校企“订单”培养模式,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岗位“零距离”互动、就业粘性更强。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设置、实习内容及考核标准,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需求。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

例如,学校与华为、中兴等多家标杆企业、工头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创办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生入学就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实操,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企业提供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实现了校企的共融共赢。

三、做实系统链:固化于制的保障“工程”Engineering

系统保障工程“Engineering”作为“3E”模式的最后一环,是内化于心的知识素养“教育”Education和外化于形的实践教学“实施”Enforcement的实现保障与根本支撑。南昌职业大学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机制,由合作目标、协同能力、运行机制、效果评价驱动的场域协同,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支撑,提升了学生社会服务能力。

一方面,学校制定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的规范性制度文件,确保教育质量得以保障。定期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学校不断强化“校企协同”的组织强化,成立了理事会领导下的“产教融合中心”和办公室,配置相应工作人员,由专职校领导专门负责。同时,校级层面会定期召开产教融合、引企入校专题工作会,以更好的服务与保障校企协同育人。

四、做强共生链:实化于行的校企协同质效

随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其中,针对职业教育,《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职业本科如何从“大有可为”转向“大有作为”。南昌职业大学作为首批职业本科,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本”,不忘职业教育本色,不忘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本心,不忘培养技能型人才之本位,紧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加快推进科产教融合优势,依托校企协同育人优势,正在驶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

南昌职业大学图书馆

(一)面向市场,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多模态基地平台共建

近年来,我校秉承行业指导、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社会参与发展理念,聚焦“产教融合”,对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教学功能进行整合,形成了跨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教融合实验平台。相继建成了京东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云计算人才培养创新中心、NVU电子竞技俱乐部、中兴ICT产业学院、华为ICT产教实训基地等。

以产促学,以产促教,实现技能人才的高水平培养、高质量就业。同时,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和制度保障,主动与政府、企业展开政校企的沟通、协作,先后与安义工业园区、小蓝工业园区、高新开发区合作共同举办了多场省内“双选”会,搭建了多家校企合作平台,成立了安义铝材门窗学院,落实从景德镇引进陶瓷制作生产线,成立陶瓷产业研究院,共建江西陶瓷特色产业产教融合基地。同时,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也作为了合作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

(二)面向实践,建立了“校内+校外”实训中心(基地)

针对当前我校学生还存在“长于智、疏于技、弱于劳、缺于体美”之现实,学校坚持院校二级管理体制,以智增智、以劳育劳,深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依托专业优势和行业需求,建立了多家校内校外实习实训中心(基地),切实实现工学结合和学生零距离就业。目前,我校已与300余企业(商会、园区)建立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余个,培训高技能学生10000余名,建成产业学院7个,产业研究院5个。

(三)面向产教研,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专业+项目(课题)+基地”范式

当前,学校依托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本科专业和专业群,结合上下游产业项目服务平台,构建校内导师+学生项目组,推进专业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协同体与产业学院共建。自启动构建产教融合全链条体系以来 ,我校已获批20多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协同企业立项横向课题近200项、横向科技咨询(服务)项目15项,年均横向科研经费近1000万,培育了5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完成校企合编教材20余部,建设了8个省级培育基地,校企共建本科专业16个,建立市域联合体1个,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7个,年均横向服务经费达1000万元。

同时,经济管理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立项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并于2022年2月通过验收,且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了多个校企合作“名师工作室”。另一方面,我校重点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市场发展需求、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结合起来,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校2021年被评为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省级职业院校教师“1+X”证书试点培训基地,获得江西省“1+X”证书联盟优秀试点院校等荣誉,并得到合作企业一致性好评。

综上,经过近几年不断探索实践,学校已培养了近万名校企协同“3E”育人的专业人才,就业率、对口率、满意度持续上升。相继获评国家先进社会组织、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省高校就业工作体系化建设创新试验区、省级“众创空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赛事奖项800余项。涌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最美大学生(提名)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因此,校企协同“3E”育人模式不仅是南昌职业大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索,更是数字经济时代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实现了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为学校如何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作者南昌职业大学 杨晓培 陶树金 毛玉涛)

红火的龙舟竞渡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新华社南昌6月12日电(记者黄浩然)赣江之滨,九龙湖畔,艳阳下龙舟竞渡,夜空中烟花绽放——刚刚过去的周末,“英雄城”南昌被国际龙舟赛“点燃”。44支国内、国际参赛队,近700名运动员破浪争先。

把视野范围再扩大一些,端午临近,鄱阳湖畔鼓声雷动——在大江大湖交界处的九江市湖口县,连续两年举办“鄱阳竞渡”龙舟赛;在九江市八里湖新区,时隔30年龙舟赛重启;上饶市余干县则为非遗手艺人制作的龙舟举行了下水仪式,助其出征……

放眼国内外,仅6月以来,中国龙舟公开赛在湖南永州开桨,粤港澳18支龙舟队伍在广东东莞竞渡,海峡两岸龙舟赛在福建厦门集美龙舟池启幕,卢森堡在与德国的界河摩泽尔河上举办首届国际龙舟赛……

赛龙舟,历史上是一项节日仪式,如今更多地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群众体育运动。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不是在比赛,就是在去比赛的路上。”南昌县虎山龙舟队队长殷洪保说。10日他的队伍和江西上饶鄱阳县龙舟队组成联队,拿下500米直道赛冠军,随后队里不少年轻队员前往北京,进入国家集训队备战杭州亚运会。

一江十河串百湖,水系繁复的环境孕育了南昌独特的体育传统。南昌县小蓝经开区金湖管理处虎山村,被誉为南昌的“龙舟之乡”。20年前的一支农民队,如今早已成为职业化的队伍,2019年他们曾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龙舟锦标赛,获得200米和500米两项冠军。

“年轻时,父母就对我说,这是一项老祖宗传下来的运动,你一定要好生地划。”殷洪保说。

过去,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里,赛龙舟是一项“老套”的运动,参与人群年纪偏大、数量不多,曝光周期也短,端午一过,就看不到了。但殷洪保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国内赛事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开始一直到11月,都排满了。

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体育活动,赛龙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情感记忆。

段领样和老同学王斌华2008年从南昌市安义县体校毕业后,一个去了长沙,一个前往合肥,从事着安义人的“老手艺”——铝合金门窗加工。以往只有过年才会回来的他们,在龙舟赛前放下手头的生意,提前几十天回乡参加训练。

“很长时间没摸过桨了,手痒痒,这是时隔多年再次为家乡荣誉而战,训练再累也值得。”段领样说。他所在的安义龙舟队在11日的比赛中获得了200米直道赛的冠军。

端午前,各地龙舟赛开展得如火如荼,有的高校办起了旱地龙舟赛,以新形式展现龙舟运动的魅力,吸引来不少年轻受众。

来自俄罗斯、越南、几内亚的在昌留学生也组了一支队伍,其成员、越南留学生阮秋贤说,虽然大家的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因为这项运动坐在了一条船上,就成了一个整体,做着同样的动作,喊着同一个口号,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团结的力量”。

过去,龙舟更多作为传统文化被延续下来,如今,在丰富市场供给、发展健身休闲项目的背景下,这项运动的产业潜力也开始被激发出来。南昌市红谷滩区作为这届国际龙舟赛的东道主,把文、体、旅结合起来,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南昌九龙湖”还登上当日互联网平台热搜榜,在年轻人中“出圈”“破壁”。南昌红谷滩区教体局局长汪海燕说,这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更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赛龙舟,正以一种全新面貌焕发活力,这是传统的回归,也是时代的幸运。

高档别墅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品牌

上一篇: 南昌安义:一个人口30万的小县,为何铝博会越办越好?
下一篇: 南昌市2020年一季度“战疫情,稳增长”129个重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100138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28712亿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