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法果寺:一座可以鸟瞰唐县城全貌的历史名寺

Rose 0 2024-12-10

中山法果寺位于河北唐县北店头乡南城子村的村东。唐县北店头乡南城子村(古中山城旧址),位于唐县县城的西北6公里处的中山岭上,与北城子相距1华里,背倚巍巍太行、面朝华北大平原,地理位置海拔较高,形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中山城的旧址,中山法果寺位于中山古城。

(唐县县志关于‘法果寺’的记载)

史料记载:中山城,在唐县西北十三里峭岭上。其中《括地志》载:中山故城,一名中人亭(今唐县城北十三华里的丘陵之上,有一座古城叫中山城,因城中有山,而名中山)。在《畿辅通志》曰:中人城在唐县西北,古鲜虞地。

(唐县南城子村中山法果寺“发掘中山历史遗产,弘扬法果宗教文化”联谊会)

中山古城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城邑无存,但根据各种线索信息资料,仍能勾勒出中山古城当年的大体轮廓。

(唐县南城子村中山法果寺的‘刻碑’一现)

依据所处地形,中山古城是一座坐北朝南格局的城邑,城北界在封山(俗称丹凤山)前封庄一带。北城墙西自封庄村西350米处,向东横穿封庄村,达封庄村东500米和宋庄村北500米交汇处,东西长约1500米。 城南界在南城子村南。南城子村南是丘陵,南城墙依山就势建造在山坡上,蜿蜒起伏长1200米。城东界和城西界分别自城北城墙两端向南自然延伸1500米,西墙延至东杨庄村西150米处,东墙延至北城子村东。中山城周长约15华里,总面积约345万平方米。

(唐县南城子村中山法果寺的‘寺碑’之一)

《隋图经》云:“唐县中山城西北隅有一大井,俗名赵母井、昔云‘醇酎千日’,即是此井所醖”。说明酿酒业分布在这一区域。西部外郭南端区域为军队驻扎、训练区。南部外郭区功能比较复杂。宋庄村东南、北城子村东北位置属于陵墓区,即王公及达官贵族的陵墓区域。1970年北城子发掘的古代鲜虞墓葬就是在这一区域内。南城子村西南是宗庙社稷区。

晚唐诗人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曾经来法果寺巡游,并留下《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弟》千古名句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弟

闲来吟绕牡丹丛,花艳人生事略同。

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

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一别竟无唯有此,忍教醒坐对支公。

(唐县南城子村中山法果寺的‘寺碑’之一)

中山法果寺,位于河北省唐县北店头乡南城子村村东,早期又名开元寺、兴隆寺。据县志记载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 书云“法果寺在县北岭上中山城外,唐垂拱二年建。寺前有浮屠,高数百尺,登之可远眺定州”。寺庙规模宏大,完全遵照唐朝建筑风格设立,三大殿整齐排列,山门、钟鼓楼、佛塔一应俱全,建寺以来一直香火兴盛,直至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寺庙殿堂屡遭损毁,1942年高耸入云的七层砖塔更是被日本侵略者炸倒。寺内建筑自建寺以来曾经得到多次修葺,被毁前林林总总的功德碑都有详细记载。现存唐朝法果寺碑为县重点保护文物。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和指挥下,创建了太行区(晋冀豫边区),形成重要战略区。新中国成立后,唐朝法果寺碑被列为保护文物。

(弘扬南城子村中山法果寺文化的前辈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村子村民在威信高、影响力大的长辈引领下,每年正月都要举办一次集祭祀、烧香、拜佛、娱乐活动于一体的“中山法果寺庙会”,之所以被称作“中山法果寺庙会”,是因为与法果寺相关联。除此之外,中山法果寺庙会集、祭祀、烧香拜佛、文化娱乐、物质交易为一体,热热闹闹三两天,给南城子村、北城子村、东杨庄村、宋庄、封庄等村子的百姓带来的乐趣是难以言表的。

(唐县南城子村中山法果寺的庙会‘热烈场景’)

每年正月,一到“中山法果寺”庙会将要举行,各路商贾,众多小商贩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平时冷落的村街被各种摊位挤满,构成一道别有风味的风景。庙会的几天里,南城子村简直就是大城市热闹的商业步行街,叫卖声此起彼伏,街中涌动着潮水般的人流,人们在这里挤挤抗抗,不但不急不怨,反而觉得心头舒适。

(唐县南城子村中山法果寺庙会‘扭秧歌’)

中山法果寺庙会每年都会唱那么几天戏,由于南城子村在“喷泉、假山、古建筑、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发展,村民逐年富裕,庙会组委会总要请省市级的剧团,大戏似乎是专为上了年岁的人提供的,虽然是寒风凛冽的冬季,戏台下密密麻麻尽是或白或灰的头颅。他们目光齐刷刷紧盯着舞台,心不旁骛,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痴迷。一台戏牵动着无数颗心,他们随剧情或流泪、或欢笑、或斥骂……戏里面有多少南城子村民的“欢乐和幸福”。

(唐县北店头乡南城子村中山法果寺的庙会扭秧歌的村民们)

办庙会虽花好多钱,可人们乐意,按南城子村民的说法是“掏钱买高兴”。随着时代的发展,“唐县南城子村中山法果寺复建筹备处”正式成立了,在“中山法果寺复建倡仪书”的号召下,中山法果寺又将成为南城子村民精神追求的一大历史见证。不久的将来“唐代建筑风格,八角七层砖佛塔,山门、三大殿、配殿、僧房、客房、寺庙周边菜园、土地”这一历史景象,一定会成为现实。

中山法果寺:一座可以鸟瞰唐县城全貌的历史名寺,又将成为河北唐县一大胜地。

附:中山城法果寺塔复建倡议书

中山城古刹法果寺,位于河北省唐县北店头乡南城子村村东,早期又名开元寺、兴隆寺。背靠巍巍太行、面朝华北大平原。据县志记载始建于唐代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历史文化底蕴浑厚,庙宇为佛教寺院。

书云“法果寺”在县北岭上中山城外唐垂拱二年建寺前有浮屠高数百尺佛塔、登之可远眺定县城。可见《法果寺》规模之宏大也。原存建筑格局完全遵照唐代建筑风格建造。其中:佛塔位于山门前方正中,平面呈八边形状、八角七级砖塔,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南北轴线依次排列、两侧配殿、僧房、客房井然有序,寺庙周边菜园、土地围绕,至日本侵华战争之前庙产土地达200余亩、一应俱全。

据史书记载,法果寺落成后一直香火鼎盛,每逢初一、十五和佛教节日,大批信徒纷纷涌入此地,四乡八州的善男信女,居士香客,络绎不绝,焚香祈祷,虔诚叩拜,祈求神灵护佑:“子孙昌盛,百业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谓是香烟缭绕,爆竹震天,钟鼓齐鸣,热闹非凡、每年阴历正月十七日和三月二十六日为庙会日一直延续至今。

然而战争爆发、日寇侵华。罪恶的日寇炮轰了古刹,法果寺庙宇遭受了战火摧残损毁。公元1937年最后一位僧人由于战乱离开。公元1942年高耸入云的七级砖塔亦被日本侵略者炸倒。全部建筑、佛像被毁灭。被毁前林林总总的功德碑都有详细记载。从此法果寺庙香火日渐凋零,昔日雄姿不复存在,只留下残缺的青石大石碑独立寺院内,使人伤感、悲切、凄然泪下......

(新中国成立后,唐朝法果寺青石碑被列为历史保护文物)。

法果寺七级佛塔,为八角形楼阁建筑,全塔越向上塔径越小,层高越矮。塔身各层外壁内均有一周回廊,整个塔身犹如大塔中又抱着一座小塔。塔内保存有宋代壁画,砖雕斗拱,彩绘天花。回廊两壁有佛龛及历代名人题咏碑刻,各层门窗雕刻的五彩祥云,象征着佛光普照。轩身于此,使人仿佛进入香火缭绕的佛门圣地。中山城法果寺塔,外观挺拔俊秀,威武壮观。宋代时期定县是与辽毗邻的军事重镇,可登塔来观察敌情,故此塔又称为“瞭望塔”。

当今为传承中华名族的悠久历史,弘扬佛教文化,尽炎黄子孙孝道、感恩祖先。倡议:恢复重建法果寺庙的昔日如初雄姿,成了南城子村儿女的心声和夙愿。这一义举立即得到了数位名士的响应,发起倡导并成立了恢复重建法果寺庙筹备组,获得了当地政府、宗教局、佛学会等职能部门的批准和支持,一场声势浩大的恢复重建法果寺古庙的善举工程即将开始,一幅栩栩如生的古庙蓝图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南城子村的父老乡亲、社会贤达、各界名流、善男信女、居士香客:修复古庙,积善积德,造福子孙,神灵护佑,普度众生,国运昌盛,荫泽万民。希望大家众志成城,慷慨解囊,踊跃捐资,为修复古庙添砖添瓦,为修复古庙出一份力,发一份光,为后生积一点德,留一份念想......你们的善举将会镌刻在建庙功德碑上,你们的善举将会载入实测,留芳千古,铭记在后人的心中。

让我们携起手来,精诚团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弘扬光大中山城的历史文化,推动红色老区脱贫致富,为实现几代人的夙愿而努力奋斗吧!

重建中山城法果寺筹备委员会

阴历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高端门窗

高端断桥铝合金门窗

高档隔热隔音门窗

上一篇: 中山市雨固安防 - 守护万家安全
下一篇: 中山淋浴房厂家定制备受热爱与追捧的是哪家?求告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