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末代皇帝大全汇总,你知道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吗

spring 0 2024-12-10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末代皇帝们承载着一个朝代的荣耀与悲歌,他们的命运往往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也反映了整个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今天,我们将带领你穿越时空,探寻中国历代末代皇帝的传奇人生。

【辛苦整理,如果你觉得本文能给你带来新的收获,欢迎点赞关注支持我哦!】

01 夏朝 - 桀

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谥号桀,史称夏桀,帝发之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在位5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预测为公元前1652年—公元前1600年),都于斟鄩(今河南洛阳)。商汤伐夏,夏桀兵败鸣条之战被俘,放逐于南巢而死,夏朝灭亡。

夏朝-桀

02 商朝 - 帝辛

帝辛,子姓,名受(一作受德),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帝辛是帝乙少子,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都城于亳。商纣王在位30年(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期间重视农业、发展生产,并提拔有才干的人。

他修改历法,把农时基本定在孟春一月。他重视手工业发展,调集奴隶进行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他命乐师涓制作音乐,使商朝的音乐大为兴盛。他命人制作玉器等艺术品。同时,他扩大疆域,向东南对淮河流域的部族用兵,都获得胜利。商纣王本人有武力,能与猛兽格斗。他特别欣赏有力量的勇士,不管这个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干,就提拔任用。他任用西伯昌(周文王)、鬼侯、九侯等为三公。

但纣王嗜酒成性,特别宠爱妲己,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他用酒做池水,设置肉林、脯林、酒池、肉林来取乐。为妲己修建了许多高大华丽的宫室。大臣比干多次劝谏,妲己让纣王将比干剖心处死。周武王伐纣时,商纣王兵败逃至鹿台被杀。

商纣王

03 西周 - 周幽王

周幽王姬宫湦(前795年~前771年),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周宣王姬静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前771年间在位,共11年,谥号幽王。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为政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数次寻欢作乐,烽火戏诸侯。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缯国和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周幽王

04 吴国(春秋) - 夫差

春秋吴国是周朝时期在长江下游地区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第一代君主是吴太伯、末代君主是夫差。

夫差 (约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 (今浙江绍兴) ,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前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夫差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举全国之力赴黄池之会时,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与晋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前473年,越再次兴兵,终灭吴国,夫差自刎。

吴国-夫差

05 东周 - 周赧王

周赧王姬延(?~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称王赧,周慎靓王之子,东周第25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前256年在位,共59年。 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无论周赧王是不是一个有道明君,对于挽救危亡的周朝都没有什么作用了。 周赧王五十九年,驾崩。是年,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

周赧王姬延

06 齐国(战国时期)- 齐王建

齐王建(约前280年~前221年,约60岁),名田建,是战国时代田齐的亡国之君。他于前264年至前221年在位,长达44年。长达41年国家因为得到太后君王后的扶持而得到安定,另一方面也由于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齐国,优先进攻韩国、魏国、赵国等三晋,齐国才得以安享太平。 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后胜是个贪官,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国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终于到五国灭亡后,田齐亦为秦国所灭。齐王建也死于流放之地。

齐王建

07 楚国(战国时期)- 熊负刍

楚王熊负刍,芈姓,熊氏,名负刍,楚考烈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末代国君,在位共5年。公元前228年,负刍的门客杀死楚哀王,负刍自立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楚国灭亡。

楚王熊负刍

08 燕国(战国时期)- 燕王喜

燕王喜是战国时燕国末代君主,姬姓燕氏,名喜,燕孝王之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54年-前222年(在位三十三年)。前227年,派燕太子丹前往秦国作人质。秦国在荆轲刺秦王事件后,以此为借口,派王翦发兵攻燕,燕联楚退秦,迁都至辽东。前222年,秦将王翦、辛胜进攻燕国,秦军大败燕军,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陷落后,燕王喜逃往辽东,秦军攻下燕国都城,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燕王喜

09 魏国(战国时期)- 魏王假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魏国第8任君主,魏景湣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25年在位,共计2年。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第三月,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据《烈女传》记载,后为秦所杀。

魏王假

10 赵国(战国时期)- 赵王迁

赵王迁,亦称赵幽缪王,嬴姓,赵氏,名迁。战国时期赵国最后一位国君,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35至公元前228年,赵悼襄王之子。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攻赵,并使反间计贿赂郭开害死了赵国名将李牧。公元前228年,秦攻破赵都城邮郸,赵王迁被俘后,进入秦国,发配到房陵深山中(因思念故乡而创作《山水》这首诗歌),死在房陵,谥号幽缪。

赵王迁

11 韩国(战国时期)- 韩王安

韩王安(?——前226年),也称韩废王,姬姓韩氏,名安,韩桓惠王之子,公元前239年即位,在位9年。韩王安即位时,韩国形势危如累卵,处于灭亡边缘。公元前231年,秦军大兵压境,韩王安被迫割让南阳地区给秦国,韩国得以暂时喘息。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率军攻韩,韩王安投降,公元前226年被处死,韩国灭亡。

韩王安

12 越国(战国时期) - 越王无疆

无疆,又名无强,战国时越国末期的君主,勾践六世孙,妙姓,无疆欲重振越国昔日雄风,在位期间曾北伐齐国,西征楚国,但并未取得任何显著的成就。他的死因也存在不同的说法,有的历史记载认为他是被齐国所杀,也有说法认为他是在与楚国的战斗中死于乱刀之下。

越王无疆

13 秦朝 - 嬴子婴

秦三世,嬴子婴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嬴子婴是秦二世胡亥的侄子。 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是秦始皇的第十五子。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 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 十月,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纵火,杀害子婴。

嬴子婴

14 西汉 - 刘婴

西汉刘婴,世称“孺子婴”,是西汉最后一任皇帝,生于公元5年,于公元25年2月死亡,终年21岁。他是汉宣帝的玄孙,刘衎(汉平帝)之侄,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在位时间仅有三年,由王莽摄政。更始三年(公元25年)2月,在临泾被李松杀死。他的死标志着西汉王朝的覆灭。

西汉刘婴

15 新朝 - 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郸大名县),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末年,因汉哀帝喜好男风,专宠董贤,荒淫无度,二十六岁遂死,皇权旁落的情况下,被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王莽

16 东汉 - 刘协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24年4月21日),字伯和,又字合,东汉末代皇帝(在位时期是从189年到220年)。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汉献帝,迁都许昌。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给自己,东汉灭亡,国亡后刘协被改封山阳公。青龙二年(234年)四月二十四日,刘协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谥号孝献皇帝。

17 曹魏 - 曹奂

曹魏末代皇帝是曹奂,本名曹璜,字景明,年号为景元。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咸熙元年(264年),以曹奂为皇帝的魏国朝廷,宣布废除屯田官,以均政役。禅位于司马炎,封陈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奂去世,史称魏元帝。

18 蜀汉 - 刘禅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禅在位42年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在洛阳时,刘禅曾作“乐不思蜀”的成语,为后世所讥。据《三国志》记载,蜀汉灭亡后,刘禅被迁至洛阳居住,封为安乐公。271年,刘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思公。

19 孙吴 - 孙皓

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孙吴末代皇帝(264年9月10日 -280年5月1日在位 ),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后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中原,令晋朝感到惶怖。天纪四年(280年),东吴被西晋攻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司马炎册封为归命侯。吴国灭亡,实现了晋王朝的全国统一。

20 西晋 - 司马邺

晋愍帝司马邺 (300年~318年2月7日),一作司马业,字彦旗,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末代皇帝(313年―317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司马邺在长安即帝位,改元建兴。司马邺即位时,西晋已经没有可以作战的战力;而且长安也没有可用的物资可以与前赵作战。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司马邺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

21 东晋 - 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公元386年~421年)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字德文,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他是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在位时间是元熙元年(419年)至元熙二年(420年),共计两年。庙号是恭皇帝。初封为琅琊王。元熙二年(420年),晋安帝被刘裕所废,司马德文被立为帝,年号元熙。但是他在位仅仅一年,于当年六月禅位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同年九月,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36岁,死后葬于冲平陵。

22 汉赵(十六国)- 刘曜

刘曜(?~329年)是前赵昭文帝,字永明,新兴郡(今山西省忻州市)人,匈奴族。汉赵末代皇帝,汉光文帝刘渊从子。

刘曜在石勒与靳准合谋诛杀汉刘氏后,改国号为大赵。公元329年,刘曜被后赵石勒所擒杀,谥号昭文皇帝,葬于显平陵,庙号襄宗。

23 成汉(十六国)- 范贲

范贲(?~349年),涪陵丹心(今重庆市黔江区)人,成汉皇帝,丞相、西山侯范长生之子。成汉为东晋名将桓温所灭,皇帝李势及宗室迁至建康。同年,成汉将领拥立范贲为皇帝,史载范贲“以妖异惑众”,故蜀地有很多人归附范贲。东晋益州刺史周抚、龙骧将军朱焘击败范贲,范贲被杀,益州平定。

24 前凉(十六国)- 张大豫

张大豫(?~387年),十六国时期前凉王张天赐长子。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 十六国时人。张大豫在淝水之战前秦瓦解后在河西地区的独立势力里具有一定的政治威望,但最终没有像慕容垂、拓跋珪一样完成复“国”的愿望。

他在太安元年(386年)二月,攻克吕光占据的昌松郡,但是,他在次年为吕光所擒,被杀于敦煌。因此,张大豫并没有实际在位的时间,也没有庙号。

25 后赵(十六国)- 石鉴

石鉴(?~350年)是后赵武帝石虎的第三子,字大郎。后赵第六位皇帝(349年~350年)。后赵明帝石勒去世后,石虎掌权,封石鉴为代王。石虎称帝后,进封石鉴为义阳王。不久,石鉴被冉闵废杀,死后谥号为武哀王,葬于陵苑。石鉴在位时间很短,只有一百零三天。因此,他并没有庙号。

26 前燕(十六国)- 慕容暐

慕容暐(公元350年~417年)是前燕末代皇帝,字景茂,鲜卑族, 生于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是前燕景昭帝慕容儁第三子。慕容暐初封中山王,后被立为太子。慕容儁去世后,慕容暐继位,年号建熙。最终被前秦所灭。慕容暐在国亡后成为前秦臣子,封为新兴郡侯。淝水之战后,前秦对境内各族的控制力减弱。建元二十年(384年),图谋诱杀苻坚,阴谋败露,遭到处死。庙号是幽皇帝。

27 前秦(十六国)- 苻崇

苻崇(?~394年),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前秦末代皇帝,在位四个月,高帝苻登之子,太元十九年(394年),其父苻登东征后秦,苻崇奉命守卫胡空堡。同年四月,苻崇听闻苻登战败后出逃。六月,苻登被杀,苻崇逃奔湟中,即秦王、大将军,随后即皇帝位,改元延初。在位四个月后,即遭遇西秦王乞伏乾归的驱逐,投奔陇西王杨定,并与杨定联合对抗西秦。战斗开始时前秦军大胜,不久又遭西秦军反败为胜,苻崇与杨定一同遇害,前秦政权灭亡。

28 后秦(十六国)- 姚泓

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文桓帝姚兴长子,后秦末代皇帝。姚泓仁孝友爱,宽宏和气。弘始十八年(416年)即位,改元永和。永和二年(417年),东晋刘裕率军北伐后秦,姚泓出城投降,后秦自此灭亡。后被刘裕押解到东晋都城建康,在建康闹市中斩首,年仅三十岁。《十六国春秋》则称其庙号是昭帝。

29 后燕(十六国)- 慕容熙

慕容熙(385年~407年9月14日),字道文/长生,成武帝慕容垂的小儿子。在慕容盛被变军杀害后,被密迎入宫即天王位,改元为元始。慕容熙在位期间,曾经改元为光始和建始。他在位的时间为公元401年至407年,共七年。在这段时间内,他勇武善战,但同时也奢侈荒唐。在位末期,被慕容云所杀,时年二十三岁,谥号昭文皇帝,庙号昭文皇帝。

30 西秦(十六国)- 乞伏暮末

乞伏暮末(419~431年),陇西郡襄武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人,鲜卑族,秦文昭王乞伏炽磐次子,十六国时期西秦末代君主。在位时间是从公元428年到公元431年,共计3年。乞伏暮末在位时,政治和刑罚非常酷滥,造成内外分崩离析,境内多有动乱,人心思叛。公元430年,由于受到北凉所迫,乞伏暮末欲归附北魏,但被大夏所阻。公元431年,大夏攻西秦都城南安,乞伏暮末出降,西秦灭亡。同年六月,乞伏暮末被大夏皇帝赫连定所杀。

31 后凉(十六国)- 吕隆

吕隆(?~416年),字永基,略阳郡(今甘肃天水)人,后凉懿武帝吕光之弟吕宝的儿子 ,十六国时期后凉末代君主(401年~403年在位)。公元401年,吕隆的弟弟吕超杀天王吕纂,拥立吕隆,改元神鼎。吕隆即位后,诛杀豪族,树名立威,内外扰攘不宁,人人不能自保。公元403年,在南凉和北凉夹攻之下,吕隆被迫投降后秦,后凉灭亡。后秦皇帝姚兴任命吕隆为散骑常侍,公爵照旧。公元416年,吕隆因与其子吕弼谋反而被诛杀。

32 南凉(十六国)- 秃发傉檀

秃发傉檀(公元365年~415年)是河西鲜卑人,鲜卑秃发部首领秃发思复鞬之子。十六国时期南凉末代君主(402年~414年在位)担任南凉王。秃发傉檀年少机警,有才干胆略。元兴元年(402年),秃发利鹿孤去世,秃发傉檀继立,自称凉王,迁都乐都,改元弘昌。义熙十年(414年),秃发傉檀投降西秦乞伏炽磐,南凉灭亡。次年被乞伏炽磐毒死,谥号景王。

33 南燕(十六国)- 慕容超

慕容超(公元384年~410年)是十六国时期南燕的最后一位皇帝。字祖明,出身于慕容氏破落贵族,是慕容德的侄子。他在慕容德去世后被封为北海王,并在其叔病逝前被封为太子。在慕容德病逝后,慕容超即位,年号太上。在慕容超的统治下,南燕的政治和经济状况逐渐恶化。太上六年(410年),东晋权臣刘裕领兵攻打,城破被俘,南燕灭亡,随同宗族三千人遇害于建康,年仅二十六岁。慕容超的庙号是征帝。

34 西凉(十六国)- 李恂

李恂(?~421年),字士如,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子,西凉末代国君(420年~421年在位)。

永初元年(420年),李恂在敦煌任职期间,施政名声卓著,敦煌人宋承等密迎李恂进入敦煌,索元绪逃走,李恂被拥立为君主,自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不久,沮渠蒙逊派军讨伐,李恂闭城不战。永初二年(421年),北凉军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部下投降,而此时北凉军发动进攻,攻克敦煌,李恂自杀,西凉灭亡。

35 胡夏(十六国)- 赫连定

赫连定是胡夏的末代皇帝(425年~431年在位,共计6年),小字直獖,年号胜光,武烈帝赫连勃勃的第五子。胜光四年(431年),在攻打北魏的战争中被生擒,胡夏首都统万城随后被北魏攻破,胡夏在北魏的威胁下灭亡。解送北魏后,被魏太武帝拓跋焘处死。

36 北燕(十六国)- 冯弘

冯弘是北燕的末代君主(公元438年~439年在位)。字文通,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十六国时期北燕末代国君,文成帝冯跋之弟。冯跋死后,冯弘逼令太子冯翼自杀,自立为君,年号太兴。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兵临城下,冯弘逃往高句丽。两年后,被高句丽国王杀死。

37 北凉(十六国)- 沮渠安周

沮渠安周(?~460年),复姓沮渠,北凉君主沮渠蒙逊之子。沮渠安周为北凉的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时间444年~460年),曾任北魏质子。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正式继位,夺取侄子沮渠乾寿兵权。和平元年(460年),遭到柔然部队的攻击,兵败被杀,高昌北凉自此灭亡。

38 冉魏(十六国)- 冉智

冉智(?~354年)是冉魏末代国君。冉闵之子,冉魏末代太子兼国君。永兴三年(352年),其父魏平帝冉闵战败,为燕王慕容儁俘虏并杀害,冉智在邺城领导冉魏公卿北御前燕,同年,邺城守将降燕,冉智与宗室公卿被俘虏,慕容儁封冉智为“海宾侯”。元玺三年(354年),有人举报黄门侍郎宋斌等人阴谋奉海宾侯冉智为皇帝,冉智因此事受到牵连,遂被杀害。

39 西燕(十六国)- 慕容永

慕容永(?~394年),字叔明,年号中兴,昌黎棘城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主。是前燕西平公慕容运之孙。建武元年(386年),杀慕容瑶,立慕容忠为帝,拜太尉、尚书令,授河东公。慕容永亲政后,杀慕容忠,自立为帝。慕容永登基称帝后,向后燕皇帝慕容垂宣战。慕容垂在弓劲岭大破西燕军,慕容永被杀。西燕的宗室、部将大多投奔后燕。

40 南朝宋 - 刘准

刘准(467年~479年),字仲谋,小字智观,是南朝宋的末代皇帝,生于丹阳郡建康县,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哦。宋明帝刘彧第三子(一说为桂阳王刘休范之子)。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八日,在萧道成的拥立下即皇帝位(477年~479年在位2年)。名义上是皇帝,但是权力都掌握在萧道成手中。建元元年(479年)五月六日,被迫禅位于萧道成。监视刘淮的兵士听得门外马蹄声杂乱,以为发生了变乱,便杀害刘淮。刘淮时年十三岁,谥为顺皇帝。

41 南朝齐 - 萧宝融

萧宝融(488年~502年),即齐和帝,字智昭,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的末代皇帝(501年4月14日~502年4月30日)。齐明帝萧鸾的第八子。建武元年(494年),齐明帝封其为随郡王。永元元年(499年),东昏侯即位,改封南康王。东昏侯被废后,萧宝融即位。在位一年,被迫让位。萧衍代齐称帝,降为巴陵王。后被杀害,南齐灭亡,谥号和帝。

42 南朝梁 - 萧方智

萧方智(543年~558年5月5日),字慧相,是梁元帝萧绎第九子,母亲为夏贤妃。萧方智自幼好学,饱览群书,曾师从顾野王。承圣四年(555年)九月,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年号绍泰,军政大事皆决于陈霸先。太平二年(557年)十月,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梁朝灭亡,降为江阴王。永定二年(558年),被陈霸先杀害,年仅16岁,谥号敬皇帝。

43 南朝陈 - 陈叔宝

陈叔宝(553年12月10日~604年12月16日),字元秀,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陈朝也是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宣帝陈顼与皇后柳敬言之子。

582年~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 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 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 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谥曰炀王。

44 北朝北魏 - 元修

元修是北魏末代皇帝(510年~535年),字孝则,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中兴二年(532年),在大将军高欢拥戴下,登基为帝,年号太昌。 永熙三年七月(534年),元修因与高欢争权失败,遂弃国出逃,投奔关中大行台宇文泰。元修与三个堂姐妹公然姘居乱伦,此后被宇文泰认为伤风败俗而毒杀,时年二十六岁,葬于云陵。西魏追谥为孝武帝,东魏称之为出帝。

45 北朝东魏 - 元善见

元善见是东魏末代皇帝。字元略,河南洛阳人,鲜卑族, 生于丹阳,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哦。他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元善见(公元524年~公元552年1月21日),仪表瑰丽,沉雅明静,一向从容有大志。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孝武帝元修无法忍受孝静帝元善见摆布,投奔长安宇文泰,此后元善见在宇文泰挟持下成为东魏皇帝。公元550年和公元551年,分别将政权“禅让”给渤海李氏和渤海高欢的儿子高洋,东魏由此变为北齐,元善见为帝十二载,始终是一个任人操纵的“橡皮图章”。公元552年1月21日,被高欢的儿子高洋毒杀,谥号孝静皇帝,葬于邺西漳北。

46 北朝西魏 - 拓跋廓

拓跋廓(?~557年)是西魏的末代皇帝。即西魏恭帝,鲜卑族拓跋部人。西魏文帝元宝炬四子,他在宇文泰之后接任西魏皇帝,然后西魏恭帝禅让帝位给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拓跋廓的皇帝生涯因此宣告结束。拓跋廓之后被宇文护逼迫禅让帝位给宇文觉,并降封为宋公。不久之后,宇文护秉承宇文觉的意旨用毒酒将拓跋廓毒死,对外只说拓跋廓是因突发疾病而亡。拓跋廓死时只有十四岁,葬处不明。

47 北朝北齐 - 高恒

高恒(570年~578年),即齐幼主,齐后主高纬与皇后穆黄花之子, [3] 北齐末代皇帝。高恒出生不满百日便被册立为太子。承光元年(577年),高纬为推卸亡国之责,禅位给高恒,高恒登位后,便随高纬逃往济州。后高恒将皇位禅让给驻守在瀛州的大丞相、任城王高谐,高恒自称守国天王。不久,高恒、高纬等人逃到青州,准备南下投奔陈朝。高恒跟随高纬的大臣高阿那肱与北周里应外合,使高恒、高纬一行人全被北周俘虏。建德七年(578年),高恒被北周武帝宇文邕以企图谋反为名,将其处死,年仅七岁。

50 北朝北周 - 宇文阐

宇文阐是北周王朝末代皇帝(573年8月1日~581年7月9日),原名宇文衍,鲜卑族,他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孙,周宣帝宇文赟长子。大成元年(579年2月15日),被封为鲁王。同年,父亲宇文赟传位给他,年号大象,由宇文宪辅佐。大象二年(581年),被迫禅位于丞相杨坚,北周灭亡,被杨坚杀害,年仅九岁,谥号静皇帝,葬于恭陵。

51 隋朝 - 杨侗

杨侗(604年~619年),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字仁谨,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隋朝末代皇帝。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叛军所弑,杨侗在洛阳即皇帝位,改元皇泰。皇泰二年(619年),杨侗被迫禅位于王世充,被王世充幽禁在洛阳,降封潞国公。同年七月,杨侗被王世充所杀,终年16岁,谥号恭皇帝,葬于洛阳北芒山。

52 唐朝 - 李柷

李柷(892年9月27日~908年3月26日),初名李祚,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末代皇帝(904年9月27日~907年5月12日),唐昭宗李晔第九子。

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后,正式即位,成为权臣朱温的傀儡,一切政事皆不定夺。天祐四年(907年),废为济阴王,安置于曹州。五年,惨遭鸩杀,葬于温陵,终年十六岁,谥号为哀。后唐时期,追封“昭宣光烈孝皇帝”。

53 后梁(五代)- 朱友贞

朱友贞(888年~923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最后一位皇帝。又名朱锽、朱瑱,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他是后梁太祖朱温的儿子,在位时间为913年-923年。朱友贞自幼聪明,容貌仪表很俊美,性格沉稳,沉默寡言。他喜欢与儒士交往,相互交流。在913年,朱友贞登基称帝,年号为乾化、贞明、龙德。然而,他的统治并不成功。他缺乏治国才能,对国家大事缺乏决断和谋划。同时,他沉溺于声色犬马,纵情享乐,这也使得他的声望逐渐下降。龙德三年(923年)在后唐步步紧逼下,朱友贞自杀而死,后梁也随之灭亡,终年三十六岁,在位将近十一年,后被晋王李存勖追废为庶人。

54 后唐(五代)- 李从珂

李从珂(885年1月23日~936闰11月26日(公立937年1月11日))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代皇帝,本姓王,小字二十三。是唐明宗李嗣源养子,母为宣宪皇后魏氏。应顺元年(934年)废黜唐闵帝李从厚后,自立为帝,改元清泰。然而,他在位期间,因为政治手段过于严苛,使得朝廷内部矛盾加剧,民不聊生,国家陷入混乱。清泰三年(936年),无力抵挡石敬瑭与契丹军队的进攻,自焚于洛阳,终年五十二,葬于徽陵。

55 后晋(五代)- 石重贵

石重贵(914年~974年)是五代时期后晋末代皇帝。晋高祖石敬瑭的养子,晋高祖石敬瑭去世后,于天福七年(942年)即位,使用年号“天福”,他于天福八年(943年)改元“开运”。在恒州之战中败给契丹,石重贵出降,后晋灭亡。随后石重贵被流放黄龙府,于辽保宁六年(974年)六月病死,辽景宗追封他为晋王。

56 后汉(五代)- 刘承祐

刘承祐(931年~950年),是后汉末代皇帝。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儿子,母亲为李皇后。乾祐元年(948年),刘承祐正式即位。然而,他猜忌诛杀权臣,引发了重臣郭威的叛乱。乾祐三年(950年),刘承祐被杀,时年二十岁,谥号为“隐”,入葬于颍陵。

57 后周(五代)- 柴宗训

柴宗训是五代时期后周的末代皇帝。后周世宗柴荣的第四子,显德六年(959年)被立为皇太子。显德七年(960年),他正式即位时,沿用”显德”年号,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然而他的统治并不成功。同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禅让为帝,后周灭亡,北宋建立。柴宗训被降封为郑王,又加封为“丹书铁券”。开宝六年(973年),柴宗训逝世于房州,享年20岁,谥号为“恭”,归葬于顺陵。

58 前蜀(十国)- 王衍

王衍(899~926年5月2日)是前蜀的最后一位皇帝。初名王宗衍,字化源,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他在前蜀高祖王建死后即位,在位时间约为6年。王衍即位后,荒淫无道,委政于宦官、狎客,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奢侈,政治十分腐朽。乾德元年(919年),加尊号为圣德明孝皇帝。同光三年(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等发兵攻打前蜀,王衍带着棺材,自己绑缚着出降后唐,前蜀灭亡。后来,王衍在被送赴洛阳途中,李存勖遣人将他和他的亲族一起杀害,时年二十八岁,后被封为通正公。王衍很有文才,能作浮艳之词,著有《甘州曲》、《醉妆词》等,流传于世。

59 后蜀(十国)- 孟昶

孟昶(919年~96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字保元,初名承赞,他在位时间是934年~965年,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的第三个儿子。孟昶即位初期,励精图治,衣着朴素,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使得后蜀国势强盛,但后期却沉湎酒色、不思国政。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打后蜀,孟昶无力抵抗,最终被俘虏至宋京,被赵匡胤封为秦国公,并撰写《水月词》一阕。次年,因病而逝,享年四十七岁,谥恭孝。

60 南吴(十国)- 杨溥

杨溥(900年~938年),南吴太祖杨行密四子,南吴末代皇帝。920年(武义二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921年,改元顺义。927年(顺义七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南吴于杨隆演及杨溥在位时,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李昪)父子之中,之所以即位,只是为徐氏父子篡位称帝之准备而已。937年(天祚三年),杨溥禅位于徐知诰(李昪),南吴灭亡,杨溥被徐知诰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938年(升元二年),杨溥去世,谥号睿皇帝。

61 南唐(十国)-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是南唐的末代君主,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在位时间约为961年~978年。他是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出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975年,南唐被北宋所灭,李煜被迫投降,被封为“违命侯”。978年,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杀。

62 吴越(十国)- 钱俶

钱俶(929年~988年),字文德,初名钱弘俶,入宋后避讳,改称俶,小字虎子,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武肃王钱镠孙,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中国五代十国吴越国国君。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12月,钱俶被拥立为吴越国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他献吴越国13州1军86县地于宋,削吴越国号,被宋封为邓王。 端拱元年(988年)卒。终年60岁。

63 闽国(十国)- 王延政

王延政是五代时期闽国的末代皇帝,人称十三郎,王审知之子。王延政曾经被赐名王继鹏,在王延翰、王延钧、王延羲之后,于945年9月15日即位,称“康宗”。王延政在位期间,天德三年(945年)至四年(946年),闽国发生严重的旱灾,以致民不聊生。天德三年(945年)九月,南唐军攻占福州,俘获其子王继昌。王延政退守建州。然而,在南唐的持续进攻下,天德四年(946年)九月,建州也被南唐攻破,王延政及家人被俘至南唐。

64 南楚(十国)- 马希崇

马希崇是南楚末代国君。楚王马殷之子。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在马希崇事先知情的情况下,徐威等将领兵变,马希崇被推为武安留后,马希萼则被移往衡山县囚禁。马希崇继立后,亦纵酒荒淫,人心不附。不久,南唐将领边镐率军进入湖南,马希崇带着全家投降,湖南被南唐轻而易举兼并了。南楚亡后,马家一度被带到金陵,随后又被送到扬州居住。马希崇被封为永泰节度使,但实际只是个虚职。

65 南汉(十国)- 刘鋹

刘鋹(942年~980年)是南汉末代皇帝。原名刘继兴,继位后改名刘鋹。五代时期南汉后主,史称南越王,南汉帝刘晟长子。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刘晟去世,刘鋹继位,改元大宝。刘鋹在位共14年(958年~971年),虽年仅16岁,但已经是个暴君、昏君、既无能,又荒淫。970年7月,南唐李煜奉宋帝旨意,致书刘鋹,劝其降宋。然而刘鋹囚禁使者,不予理会。971年2月,北宋派潘美率军南下进攻番禺,刘鋹自知不敌,无法抵抗,于是投降。刘鋹降后被押送到汴京,宋太祖赦免了他,并封其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左千牛卫大将军。980年3月,刘鋹病死于汴京,享年39岁。他的葬地位于今广东省曲江县越王山。

66 南平(十国)- 高继冲

高继冲是南平的末代国君。(公元943~973年12月11日),字成和,是高保融之子,高保勗之侄。高保勗病死后,他于同月继位。高继冲在位期间,南平国处于后周和北宋的包围中。尽管他努力维持与后周的和平,但南平的国力在此时已经严重下滑,难以抵挡后周的军事行动。963年,宋军假道南平,趁机控制南平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高继冲只得纳地以归,南平由此灭亡。高继冲在973年去世,享年30岁。

67 北汉(十国)- 刘继元

刘继元是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992年),本姓何,被辽朝册封为英武帝,刘继元在刘继恩在位时任太原尹,北汉天会十二年(宋开宝元年,968年)刘继恩为侯霸荣刺杀后,刘继元被司空郭无为迎立为帝,继位后即缓和与辽朝间的紧张关系。广运六年(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北宋在平定南方后决意再度北伐,由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攻势猛烈,辽援军亦被击退,五月初六日刘继元投降。刘继元投降后被任命为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进封为彭城公。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再被任命为保康军节度使。淳化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992年1月25日)去世,追赠为中书令,追封为彭城郡王。

68 北宋 - 赵桓

赵桓(1100年-1161年)是宋朝第九位皇帝,即宋钦宗,宋徽宗赵佶长子,中国宋代词人。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晋爵定王,大观五年(1111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禅让登基,改元靖康。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听信奸臣谗言,罢免李纲。金兵围攻汴京(今河南开封)时,赵桓无力抵抗。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北宋灭亡。后死于五国城。

69 南宋 - 赵昺

赵昺(bǐng)(1272年2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南宋末代皇帝。赵昺是宋度宗第三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母亲是俞修容。

景炎三年(1278年),赵昺在碙州即皇帝位,改年号为“祥兴”。在元朝军队进攻崖山时,史称“崖山海战”,宋朝战败,左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南宋就此灭亡。

70 辽国 - 耶律延禧

辽国末代皇帝是耶律延禧(1075年6月5日~1128年),字延宁,契丹名阿果,辽道宗耶律洪基之孙。1101年,耶律延禧继承帝位,改年号为“乾统”。在位期间,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又有金国威胁,使得辽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1125年,被金兵俘虏,降封为海滨王,押送到金朝会宁府软禁。1128年,在前往高丽的途中病死,享年54岁。

71 大理 - 段兴智

段兴智(?~1260年),白族,今云南大理人,段祥兴之子,宋代大理国第二十二世国王,蒙元时期大理第一代总管。1251年,段兴智继承王位。翌年改元天定。1253年,遭忽必烈所率十万蒙古军进攻,兵至丽江,不久,大理城破,最后在昆泽被蒙古军所俘,大理国灭亡。

72 西夏 - 李睍

李睍(xià)(1227年8月28日~1227年12月11日),是西夏最后一位皇帝。李睍是夏神宗李遵顼之孙,清平郡王之子。献宗惊忧而死后继位。公元1227年春,蒙古军进围西夏都城中兴府,李睍坚守半年后,因城中粮食用尽,军民大批得病,又遭强烈地震,城中宫室都被震塌,只得于农历六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传金佛和金银财宝请降,要求宽限1个月再献城。李睍向蒙古请降后不久,农历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密不发丧,为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蒙古军将领察罕努力使银川避免了屠城的命运,并入城安抚城内军民,城内的军民得以保全。西夏灭亡。

73 金 - 完颜承麟

金末代皇帝是完颜承麟(1202年~1234年2月9日)。本名完颜呼敦,是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的后代,原为金朝将领,天兴三年正月戊申(儒略历1234年2月8日),金哀宗不欲做亡国之君,遂将帝位传予他。于下旨传位翌日举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联军已攻入城内。完颜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立刻带兵出迎,后死于乱军之中。据史学家推测,完颜承麟在位时间不足一个时辰,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74 元朝 -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元明宗长子,生母是迈来迪。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75 明朝 - 朱由检

崇祯皇帝,即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约,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他于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为崇祯。他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力图改革,振作精神,但是内外交困,国家陷入深重的困境,无法挽回败局。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后,以厚礼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并上庙号怀宗,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76 南明朝 - 朱由榔

南明末代皇帝是朱由榔。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1662年6月1日),朱由榔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南明末代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永历十五年(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曼德勒,被缅王收留。后来吴三桂攻入缅甸,缅王将其献与吴三桂,永历十六年(1662年)6月在昆明被吴三桂部下吴国贵绞死,终年40岁,在位16年。葬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永历陵。

77 清朝 - 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号浩然,摄政王载沣长子,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清兵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也是清朝末代皇帝,被称为清废帝或宣统帝。

溥仪不仅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他第一次登基是在1908年三岁即帝位,当时的年号是“宣统”,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第二次是在1917年,张勋发动兵变,扶持溥仪复辟,年号为康德,但这次复辟仅历时12天,溥仪就被迫再次退位。第三次是在1934年,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他第三次登基,年号仍为康德。然而,这个所谓的“皇帝”在日本的控制下,没有实际的权力和疆域。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1995年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溥仪的庙号是“恭宗”,而他的谥号是“配天同运法古宣思正宪翊圣昭皇帝”。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辛苦整理汇总,如果你觉得本文能给你带来新的收获,欢迎点赞关注支持我哦!】

#冬日生活打卡季#

品牌系统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

上一篇: 中国印刷博物馆传承古老“雕版印刷”技艺
下一篇: 中国发布丨自然资源部:严打乱占耕地建房行为 通报35个典型案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