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3段式考核,破解国企研发人员绩效评价难题-上司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量化

Rose 0 2025-05-10

知风云:

国企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价难,试试用研发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三段式”的评价方法。

作者|

知本咨询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专家 许伟波

责编|

亿亿

编辑|

阿苓

有关科技人才的绩效评价,知本咨询混改风云公众号曾刊发《你知道吗?科技人才的业绩与贡献,这样考核》一文,对科技人才绩效考核的相关政策内容、三类科技人才的考核指标、考核周期、考核主体等内容有过详细的阐述,有兴趣的国企朋友们可以参考阅读。

文章刊发后,知本咨询陆续收到一些国企的反馈,希望在“2个统一+3个差异化”总体框架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更多有关于科技人才、特别是国企中人数最多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的内容。

鉴于此,本文将对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技术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价进一步做阐述与说明。

01

国企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价难题

综合国企朋友们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国企研发人员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研发工作具有不确定性与创造性,考核什么?

与企业一般人员相比,研发人员的工作具有不确定性、独特性、创造性、复杂性、可控性差等特征,特别是当研发活动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时,由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对研发工作成果的考核评价难度增大了。

对企业而言,研发工作的创造性是最重要的,但研发人员的创造性、创新性如何考核、考核什么,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企业的难题。

企业如果没有针对性地建立研发人员系统性绩效评价体系,就难以真实、有效地评价研发人员的业绩情况。

研发价值具有滞后性,如何衡量?

研发人员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创新性思维,通过不断更新迭代,促进技术水平进步或实现产品创新。

研发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内在技术含量、投入市场后的市场营销前景需要在其上市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才能体现出来,企业很难准确把握其真实含金量和市场价值。

因此,对于研发的价值如何衡量,是以当期为主?还是中长期更合适?

国企研发人员绩效评价难上加难,如何破解?

在知本咨询与部分国企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尽管自从2018年以来,国家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政策文件,但由于科技人才考核评价改革复杂程度高、改革难度大,且关乎科研人员切身利益,部分国企对于研发人员的考核评价采取了保守操作,有些企业仍然采用“德能勤绩”这类传统指标来做评价,有些企业则以粗线条的“任务完成率”来简化考核,甚至有些企业的研发人员不考核,采用固定工资的薪酬模式。

国企研发人员绩效考核评价确实还存在落实难、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何破解?

02

国企研发人员三段式绩效评价

要破解以上种种难题,我们要把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价工作当作一个系统性工程来对待,而不能仅仅采用和一般传统型员工相同的单一绩效评价方法,我们需要为研发人员量身定做针对性、系统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实、有效地衡量评估研发人员的业绩贡献。

为此,知本咨询提出

“研发人员三段式绩效评价系统”

,希望能为企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研发人员的考核评价同样要以战略为导向,遵循自上而下的设计要求,

将企业的中长期研发规划、年度研发计划等目标与要求分解到研发团队和个人

,从而能确保企业整体研发战略的有效落地。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国家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对承担“卡脖子”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等方面的研发人员,要把体现支撑国家安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等

纳入到研发人员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为了形成系统性的评价体系,我们需要把研发活动的评价周期拉长。

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仅仅聚焦在研发环节是有缺陷的,企业要科学衡量研发绩效,应先分解研发的过程。

知本咨询认为,完整的研发分为三个阶段:

研发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通过三段式的绩效考核,研发人员的技术创新、产品实现、市场价值都能实现评价与衡量。

研发阶段的技术创新评价

研发阶段是将想法变为技术的过程,其特征是研发活动主要在实验室进行,比较封闭,职责也很明确。

很多企业对研发人员的考核评价主要体现在研发阶段,即根据研发人员拟定的研发计划确定考核指标进行评价,以完成立项目标作为考核依据。

研发阶段的考核依据,关键是要在项目立项前,由企业内外部人员组成研发项目评审专家组,对不同的项目进行评估,来确定项目的周期与节点、工作质量、人员数量、项目费用等,进而根据项目评审的结果制定项目实施的总体计划和进度表,过程中按照任务节点和节点任务验收进行考核,考核的周期可以按照项目节点周期进行。

研发阶段可以设立项目交付进度、交付质量、费用控制、专利数、文档规范性等此类结果性量化指标。

生产阶段的产品实现评价

生产阶段是研发技术成果的转化,是产品实现的过程。把实验室的技术成果演进为大规模生产,生产阶段产品质量能否过关、产品成本是否最优、工艺流程是否顺畅,这是对研发绩效的第二层检验。

一个受到广泛接受的观点是,研发对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影响要远在生产之上,生产制造质量的高低代表的是按照设计的要求把产品制造出来的生产能力高低,设计质量才是最终影响客户对产品质量评价的根本所在;只占总投入5%的产品设计成本投入却占了70%的产品价格影响比重,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成本、零部件成本、加工费用、标准化成本均在研发阶段就已经确定了。

对于研发人员的考核评价,生产阶段的批量生产效率、现场技术支持、生产费用优化、良品率等都可作为参考的考核指标。

销售阶段的市场价值评价

销售阶段是对企业研发成效和价值的终极检验,生产过关后,产品能否给企业带来市场价值和增值收益,这需要在销售阶段进行验证。

研发的新产品只有给企业带来增量的收入与利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证明研发是成功的。

销售阶段的绩效评价比较直接,一般采用类似于提成奖金的方式。对新产品设计研发,直接按照新产品销售获取毛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奖金;而对于老产品改进项目,则是提升了产品的毛利率,因此可以按照提升毛利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奖金。

研发考核评价可同时考虑因研发问题导致的产品投诉、产品质量损失等指标。

03

国企研发人员绩效综合评定

既然我们把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价分为三个阶段,那么,

其最终的绩效结果如何评定呢?

从三阶段的考核内容来看,销售阶段的评价是最直接的,可由毛利润、毛利率以及其它相关指标的结果评价,即可确定此阶段研发人员的市场价值。

研发阶段与生产阶段的处理方式有两类:综合式评价、分项式评价。

综合式评价是根据两个阶段的重要性确定权重,同时再依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通过评价各指标的结果后计算总分值,对应于绩效评价等级后确定绩效工资或项目奖金实发额。

分项式评价是直接将两个阶段的各指标,根据重要性直接分解对应于该指标的绩效工资或项目奖金,各指标计算结果后直接得出该指标所能获得的奖金值。

04

写在最后

研发人员三段式绩效评价,可以避免企业评价过程的唯技术论倾向,对研发人员的评价更注重其专业性、创新性、实际贡献、市场价值,以创新能力、业绩、价值作为评价的主要维度,实现对研发人员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和有效激励。

混改风云微信公众号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爱依瑞斯布艺沙发

爱依瑞斯怎么样

爱依瑞斯皮沙发

上一篇: 【推荐】3次出险赔付9万多元,被多家保险公司拒保!律师:不违规-中国车险客户平均出现次数是多少
下一篇: 【推荐】3毛6!A股史上最低股价诞生!千万别贪便宜-基金鑫东财配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