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碳基芯片研究领先全世界!告诉你碳基芯片是怎么回事-碳基金属

Eric 0 2025-04-27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制作出碳基芯片,性能远超同规格硅基芯片的报道,引发了国人的热议。中国可以弯道超车了吗?再也不用担心被极紫外光刻机卡脖子了吗?华为会不会对碳基芯片做战略投资?

一、背景简介

这件事情,不能拍拍脑袋就瞎说。为了了解这个事情的真相,我专门下载了北大彭练矛团队最具代表性的两篇论文,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发表在美国的顶级期刊科学杂志上。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两个杂志分别是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一般发表的都是人类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

我们来说说北大的碳基芯片是怎么回事。大家首先应该

冷静看待这个突破

,虽然从

性能上

已经

超过

了同规格

硅基芯片

,但从

制作工艺上远不如硅基芯片成熟

。另外从制程上也还远不如硅基芯片先进。

其实碳基芯片从上世纪就提出来了,并预言会最终代替硅基芯片,但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最早,曾经提出在金刚石上掺入杂质制作晶体管,可以实现比硅半导体更优越的性能。往金刚石里掺入氮元素和硼元素就可以把它变成性能优异的半导体,这是早就证实了的。但由于金刚石制作成本太高,一直也没有实现工业化。

后来制作出了单层石墨烯和单层碳纳米管,成为新的希望。它们相对于金刚石来说不仅成本低很多,而且本身就是良好的半导体。而金刚石本身是绝缘体,需要掺入杂质才能变成半导体。

石墨烯,是这些年研究非常热门的材料,很多人不知道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联系和区别。严格来说碳纳米管也是石墨烯的一种,只是石墨烯是二维平面结构,碳纳米管就相当于把石墨烯卷了起来形成了一个管子。单层碳纳米管,被称为

一维导电材料

。因为没有横向的扩散,只能沿轴向传输电流,中间的电损耗非常小。相对来说,硅半导体必须考虑横向扩散问题。另外,碳纳米管材料特别细,直径只有1-3nm,

特别适合做小尺寸的晶体管

,能做成立体控制结构、也有利于电路控制。还有,这种材料强度高,比钢铁还结实,弹性还好,适合做柔性折叠。同时,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导热性能也比硅的导热性好。

世界上,以美国IBM为首的众多科研团队,一直在研究碳纳米管芯片技术,也都有一些进展。但北大的科研团队最早实现5nm级晶体管器件制作,成果发表在2017年。而且最早真正实现了碳基芯片电路性能超过同规格硅基芯片,成果发表在2020年。虽然2020年的芯片是100多纳米的,好像比2017年落后很多,但这可是第一次实现碳纳米管集成电路啊,2017年的成果只是做出了晶体管,也就是零件,根本还不是电路。

二、碳基半导体基本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

碳纳米管本身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半导体,两端接上金属,可以产生接界电压(学界术语应该叫

接界电势

,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解电压应该更方便一些)。这种接界电压,让电流只能单向流过,类似于普通芯片中的半导体晶体管。

为了让大家理解,我们画一个示意图。小球可以在平面上自由滚动,但如果两端是斜坡,就不那么容易了。两边都是斜坡的话,必须外加一个比较大的力,才能顺利通过。现在我们在中间部位上方加一个电场,把中间部分的过道位置抬高,跟两边高度差不多,这样,小球就可以轻松穿过去了。还有一种半导体是中间高,两边低,这时候就需要加一个排斥力,把中间部位压低,跟两边差不多高,小球就也可以顺利通过了。

碳纳米管半导体也好,硅半导体也好,都是类似这样的原理。两边一边叫

源级也就是输入端

,一边叫

漏级也就是输出端

,中间加上一个门。门不开,电流不能通过。给门上施加一定的电压,就可以把门打开,电流可以顺利流过。比如N型晶体管,需要在门上加一个正电场,吸引中间p型半导体通道的电子,形成一个N型通道,消除与两边接界电压的影响。而P型晶体管,外加一个反向电压,形成一个P型通道,消除接界电压的影响。

碳基晶体管,就是

把通道换成了碳纳米管

。同时,两端的源和漏,不再是掺杂的硅,而改成特殊金属,利用金属和碳纳米管之间的接界电压,制作成半导体晶体管。目前已经成功制成了基于碳纳米管的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其中N型晶体管选择活泼金属钪或钇做源和漏,P型晶体管主要使用惰性金属钯做源和漏。有了P型管和N型管,制作集成电路的基本零件就凑齐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碳纳米管的N型晶体管方案,最早也是北大的研究团队发现的。

硅基芯片为了克服固有缺陷,目前正在向三维立体结构不断演化,争取减少尺寸缩小带来的漏电效应,提高门电路控制效应。而碳基芯片,

从一开始就是三维立体的模型

,比硅基芯片更容易实现小尺寸晶体管的制造,也更容易实现电路控制。如下图:

三、碳基芯片制作工艺

了解了基本零件的原理以后,下面就是制造芯片的问题了。之所以这种芯片一直没有产业化,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工业化生产比硅基芯片更困难。

1.制作高纯度碳纳米管

第一个难点是碳纳米管本身的制造。碳纳米管生产方法倒也不少,但要想制作出符合芯片制作要求的碳纳米管还是很难的。因为,需要把这种碳纳米管提纯到

99.9999%

,这个纯度的碳纳米管才能保障生产出来的芯片性能稳定,产品参数一致。目前从试剂公司能买到的碳纳米管最纯的大概能到99.99%,用来生产单个晶体管,搞搞科研是可以的,想生产芯片却不行。北大芯片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化学科研团队,最先在高纯度碳纳米管生产上实现突破。用彭练矛院士的话说,

国内集成电路人才相对紧缺,反而材料和化工高手好找!

2.元器件组装

如果说硅基芯片的制作有点像雕刻塑像的话,碳纳米管芯片的第一步更像是往光盘上贴显微镜都看不到的瓷砖。瓷砖和瓷砖必须尽量平行,还不能挨着,得留点距离,更不能摞在一起,这个瓷砖就是碳纳米管。这是最难的一步,北大团队的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目前已经可以在八寸晶圆上均匀摆放碳纳米管了,可以说领先世界其他团队。

贴完瓷砖也就是碳纳米管以后,要覆盖上绝缘层,把碳纳米管埋起来。接下来的步骤,就该用到光刻机了。要把碳纳米管两端加上金属电极,就得用光刻机,先刻出加金属的位置来,然后再把金属加进去。后面陆续安装其他零件、导线等,也有一些需要光刻机的步骤。换句话说,

即使用碳基芯片,也难以摆脱对光刻机的需求

,总不能用手盘它吧!

四、碳基芯片对我国意味着新的机遇

碳基芯片的研发,对于我国来说,确实是个良好的机遇。

首先,这种芯片,一旦制成,

要比同规格硅芯片性能优越得多

。目前已经可以做到8GHz的主频了,比主流的高端硅基芯片主频还高,而且还更省电。北大彭练矛院士说,争取两年内实现90nm碳基芯片的量产,其性能相当于28nm的硅基芯片。虽然不算优秀,但至少可以在很多低端场合使用了。如果掌握了量产技术以后,通过改进,按照摩尔定律,一两年内就可以实现60nm甚至45nm工艺的制造,这应该就可以媲美10nm或7nm硅基芯片了。同时,碳基芯片由于独特的性能,比硅基芯片更适合做3nm及以下工艺的芯片。

其次,虽然性能先进,但对光刻工艺要求不太高。完全可以使用现有的光刻机,对EUV光刻机的需求并不迫切。至少,还要演进3-5代以后,才需要极紫外光刻机的协助,那是10年左右的时间了。给我国自研极紫外光刻机留下了

5-10年的缓冲期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具体进度可能因环境和技术的问题,而有出入。

此外,这项技术,如果把基底换成柔性材料,可以制作成

可折叠的柔性芯片

,这是硅基芯片难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制作成

透明的芯片

,一旦应用于实践,科幻版的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就呼之欲出了。

最后,对于华为、中兴、中芯国际等企业来说,都想获得技术优势,不被对手卡脖子。这样一项技术的前期投入,回报率是很高的。在科研已经领跑的情况下,工业化生产也必须抢跑,才能在未来有足够多的话语权。我们跟西方国家交换技术装备的筹码也就更多了。

五、光刻机必不可少

至于光刻机,这是现代化工业生产躲不开的核心设备。

不是可以轻易规避的

,除了可以生产CPU以外,像内存条、存储卡、固态硬盘这些也都需要用到光刻机。同时,光刻机制造所用到的很多核心部件,如极紫外光源、高精密光学系统(透镜、反光镜等),还有高精密操控平台等设备涉及的技术,在其他行业也有应用,不是可以轻易规避的,必须加紧研发。

我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研究跟不上,很多领域的研究是紧跟世界前沿甚至引领世界的。但在研究成果转化成工业生产这个环节上问题最大。除了高端生产设备缺乏以外,很多科研成果难以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产业化,也就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所以,希望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多跟科研单位对接,在一些前沿领域风险投资,提前布局。这也是我说碳基芯片值得华为投资的原因。

最后,希望我们国家能加大力度

打通产学研通道

,让先进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最终能在高新技术领域形成自己的产业链。

本文主要参考彭练矛团队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两篇论文和国内媒体《澎湃新闻》的访谈稿“专访北大碳基芯片团队:我们换道走了二十年,觉得能走下去”。本文原理图系作者自己绘制,请不要自行转载,谢谢!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厂家

ogp影像仪

仪器影像仪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一篇: 【推荐】中国研发超级储油卸油轮,排水量超三艘辽宁号,建造难度多大?-国内有多少艘超级油轮
下一篇: 【推荐】中国社企论坛探讨“后疫情时代”如何“重启美好生活”-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