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贡酒股票古井贡酒股票股吧
184
2025-08-15
厂长的话
私募爆雷咱们看得多了,但其中出事的大部分产品都是非法集资,并非正儿八经的私募产品。最近,裁判文书网的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投资人庞女士2018年投资350万元购买了“蚂蚁财富”发行的某阳光私募优先级基金,期限12个月,结果到期之后本金、利息都没兑付,庞女士随即向法院提起了诉讼。问题来了,蚂蚁财富怎么会有这种爆雷产品?
“蚂蚁财富”背锅
首先,此“蚂蚁财富”并非“阿里系”或“蚂蚁集团”,投资人庞女士多半也是被蚂蚁这两个字忽悠了,以为和阿里有点关系。
这家蚂蚁财富公司全名为北京蚂蚁财富明德投资管理有限中心(有限合伙),从股权上来看,实控人叫向中帅,
至少明面上和蚂蚁集团没啥关系。
庞女士表示这家“蚂蚁财富”还曾公开宣称公司走进联合国,然后在2017年2月,庞女士向此“蚂蚁财富”公司账户转账支付了投资款350万元,投资期限为一年。
一年之后的2018年2月,蚂蚁财富中心仅支付了这笔投资的收益,而350万元本金则被转入到了一只基金当中。
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2018年2月,庞女士作为投资人与蚂蚁财富(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理人)、蚂蚁财富中心(作为基金方)签订了《京马系列-阳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优先级基金II期》。
优先级产品只享受计划规定的预期收益,并拥有优先于其他单位(中间级/劣后级)赎回本金与收益的权利。
这个产品预期年化收益12%,每6个月返息6%,投资期限还是一年。
结果这回这个“蚂蚁财富”更过分了,不仅利息不给,本金也拒绝返还。
虽然法院最终还是庞女士胜诉,要求涉事公司返款投资收益350万元以及支付利息42万元,但是庞女士什么时候能把钱拿回来还好不说。
骗子公司实控人劣迹斑斑
根据独角金融对裁判文书网上的信息梳理,向中帅以及关联的“蚂蚁”公司等产生委托理财合同纠纷的诉讼多达二十余份,
涉案金额超2300万元。
好消息是界面新闻报道称已有24名投资人已起诉至法院而且都已胜诉,但还是那个问题,钱啥时候能真正拿回来很难说。
其实这公司想碰瓷蚂蚁集团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除了在名字上差不多以外,蚂蚁财富公司的logo和真正的蚂蚁财富也十分相近。
但你说这个骗术很高明么?还真就不咋地。
旗下的
蚂蚁财富(背景)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压根没有在中基协备案,
当然相关的产品信息也无法在中基协查到。
另外,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从2019年起,向中帅就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此后又多次进入,该案件中的两家公司也多次榜上有名。
天眼查信息显示,向中帅名下有失信被执行人信息7条,全部未履行;限制消费令56条,包括其个人以及旗下公司。终本案件13起,执行标的总金额1378.02万元,其中未履行金额789.02万元,未履行比例57.3%。
这么一个明显劣迹斑斑的老赖还能骗到钱,只能说投资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
一些投资人可能是贪图12%的年化收益,还有一些投资人可能就是懒,连最基本的公司尽调都没有做,你对自己的钱都不负责,那早晚在投资上栽跟头。
买私募注意事项
这些年买“私募”被骗的现象蛮多的,不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假的私募。
无论如何,私募是骗子的印象已经遗留下来了,导致一些没接触过私募的投资者一听到私募就避而不及。
加上这两年那几家有头有脸的老牌私募业绩扑街,私募的口碑越来越差。
整个行业还是比较难的,合规私募也会遇到很多“偏见”+“误解”。
如果大家能正确认识私募,那在买产品之前尽量不要偷懒,多去基金业协会稍微查查私募基金公司有无备案,也可以去产品托管机构查查托管账户真伪等等。
投资亏损是可能的,但是至少要降低自己被骗的几率。
另外这两年有很多拼单买私募的现象,厂长认为这种行为既不合适也不合规。
私募是需要合格投资人才能认购的产品,
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是最基本的要求。
说句不好听的,即便是劣质私募产品一般也坑不到穷人身上,门槛在这摆着,但拼单的行为只会让本就不富裕的投资人面对潜在的巨大风险。
一旦这些“伪私募”卷钱跑路,拼单的投资人都很难依靠法律途径去追回本金,因为从一开始拼单买私募就是违规的。